18+

【登山知識】秋冬預防「失溫」三個必備觀念!

天冷登山首重避免失溫,並特別留意身體變化,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盡速下山就醫。 圖/freepik
天冷登山首重避免失溫,並特別留意身體變化,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盡速下山就醫。 圖/freepik

防疫解封,登山再度成為民眾熱門活動,近日冬北季風增強,氣溫下降愈來愈有感,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醒,天冷登山首重避免失溫 ,並特別留意身體變化,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盡速下山就醫。遇上緊急狀況,切記「333原則」。

玉管處表示,從事登山活動一定要知道「333原則」,身體發生失溫,僅能維持生命3小時;面臨缺水可維持3天;缺糧不進食最多可維持3周,顯見失溫喪命的風險極高。

要預防失溫,則有3撇步

撇步1首注重衣著、裝備,衣著。建議內層可穿排汗衣,將汗水引到衣物表面,減少熱傳導;中層為保暖化纖或羽絨衣;防水透氣的外套可隔絕風寒,同時避免內層衣物因潮溼失去隔熱效果。

此外,頭部也會散失大量體熱,記得戴上保暖帽子。背包中也應攜帶備用衣物,連同睡袋以塑膠袋或防水袋包好,以便到宿營地點時換上乾爽衣物。

撇步2,行動中適時補充能量也很重要。登山是持久且耗氧的運動,可適時補充糖果等食物,產生熱能;休息時,要記得先做好保暖,再補充食物及熱飲品。隨身攜帶保溫瓶,飲用溫熱水,避免喝下冷水帶走體熱,也可避免人體因脫水而增加失溫及凍傷的危險。

登山時不要喝含酒精飲料,酒精會使人體表面血管擴張,產生溫暖假象,實際上卻讓體溫散失更快,登山飲酒可能讓人陷入失溫險境。

入山後將適應高山高度變化、天氣等外在風險,尤其山區氣候特別瞬息萬變,秋冬夜間常降...
入山後將適應高山高度變化、天氣等外在風險,尤其山區氣候特別瞬息萬變,秋冬夜間常降到冰點。 圖/玉管處提供

撇步3是隨時保持警覺,覺察身體變化。入山後將適應高山高度變化、天氣等外在風險,尤其山區氣候特別瞬息萬變,秋冬夜間常降到冰點,若加上降雨、裝備不夠完善,容易引發失溫或其他突發狀況發生。

玉管處指出,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行程,切記「保暖」、「適時補充熱量」及「察覺身體變化」以預防失溫。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史的民眾,勿勉強上山,在親近山林的同時,做好風險評估及萬全準備,才能快樂登山,平安回家。

更多新聞報導

旅遊技巧 黑中亮 登山健行 失溫 喝水 經驗分享

別輕忽登山失溫!預防失溫3撇步,必知「333原則」

左創生活園區│老左營人的回憶 昔日海軍俱樂部新面貌

延伸閱讀

看臉色知身體健康!-發黑、青、紅各是什麼狀況?

老社區新驚喜!高雄苓雅「國際街頭藝節」打造187面大型彩繪牆

新竹湖口「希望」花海節,向日葵、波斯菊一連2周綻放登場!

30秒運動示範/天冷防抽筋 3招助你一夜好眠

相關文章

過年出國旅遊當心「7毒」危機!重症醫:提前準備才安全

香港輕旅行三天兩夜零負擔!精選行程、省錢秘訣大公開

成田機場交通首選!Skyliner京成電鐵全攻略 到東京市區只要36分鐘

出國必看!「這款」行李箱多國機場禁用、無法托運,規定一次看

過年打算出國玩?忘做這1事可能被限制出境

出國變成「行軍式旅遊」?告別打卡,學學爆紅的「軟旅行」更放鬆

熱門文章

符合「這些資格」免繳健保費!健保費補助條件、金額 懶人包一次看

20年不上班,資產竟然變多?他靠「買後不理」提早退休:還賺到健康

春節長假遇上病毒潮!醫建議備有「5類藥品」:假期安心無憂

養生村住不下去!退休教授夫婦試住一個月竟逃回家…高齡友善宅怎麼找?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