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生命 創造無限可能」傘兵轉公職 退休後服務百位榮民
退而不休樂在服務!60歲的阮慶華原在苗栗後龍鎮公所當里幹事,2015年退休後立志服務人群,投入認養人與志工,4年來已服務上百位榮民榮眷,他說,「希望在有限的生命與能力範圍內,創造無限的服務可能」。
企業策略大師李吉仁 第三人生為教育找新路
去年剛從台大國企系退休、前台大EMBA執行長李吉仁,現在有個新的職稱——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從第一學府教授轉身投入偏鄉國中小的學校營運。曾協助許多企業轉型發展的策略大師,到了國民教育現場會擦出什麼火花?
王清峰 孤寂前進「做善事也有風險」
早年王清峰從事救援雛妓行動,免不了傷及人口販賣跟賣淫集團利益,母親總擔心她有個萬一,老是提醒她還有家人要顧;王清峰不是沒遇過威脅,但只淡淡說:事情總要有人做啊。
27年志工 徐爸上山下海護生態
徐爸因偶然讀到《思源埡口歲時記》書中的一席話:「21世紀最好的消遣活動是當志工」,讓他在尚未退休前,就決定展開自己的志工人生。至今已有27年的志工經驗,從搶救生命到環境保育的志願服務項目,他無一不涉獵,這使他在宜蘭小有名氣,卻也使退休生活變得比工作時還要忙碌。
年輕受助,退休助人-「全方位志工媽」奔走回饋社會
在新北市三重永福國小服務快16年的志工吳春菊,除了擔任認輔志工外,還透過一竹慈善會到八里教養院服務、陪伴身障兒童,吳春菊說,過去生小孩時曾在鬼門關走過一回,甚至連醫院護士都為她輸血,也因此發願,有機會一定要一己之力回饋社會。
上班寫程式,下班救城市-不惑工程師,投身志工12年
一般人對工程師的印象就是「生活無趣」、「阿宅」,彷彿他們的人生除了動漫、電玩、漫畫就沒別的嗜好了。但工程師林昌賢卻拒當宅男,因多年前火車翻覆事故,燃起在第一線救人的初心,加入新竹市消防局鳳凰志工,將下班、休息時間拿去搶救生命,擔任志工12年已服務超過萬小時,成為竹市消防志工佳話。
「北漂退休族」回鄉-打造農坊,拜自然為師
余孟芬從事過記者、企業公關發言人等工作20多年,在農村長大,來到台北,看到很多人在高壓生活中賠上健康乃至親情。退休後的她,回到家鄉龍潭,創立半農生活坊,與生態農村合作,舉辦國際志工營,協助農村生產無毒農產品,使志工學員在耕作的過程中,達到身心靈的平衡健康。
樂齡創生 挪威「銀髮二手店」開創社福新局面
在挪威西部小鎮Sola有一家亮麗的商店,店內空間寬敞,品項豐富、擺設有品味。這是由挪威「差會」經營的銀髮二手商店,由60歲到80歲退休長輩排班輪值經營。店內整理受贈品項,以市價一半或更低價格出售,消費可以在這裡找到物美價廉商品,也可以在「服侍善工空間」談心舒壓。商店所得支援海內外社會服務,為社福廣開活力源頭。
回收美麗再利用!婚禮鮮花轉送療養院,幸福不凋零
婚禮、派對等活動場合,往往會使用大量的鮮花佈置,而活動結束後,這些鮮花若直接丟棄,是不是太可惜了?在國外,有個「回收鮮花」服務,將花卉重新整理,送給社區長者、護理之家,以及邀請長者參與花卉療法工作坊,讓綻放的花朵充分發揮美好價值。
退休老師守護漁村-創辦「里海學堂」,為小鄉打拼
貢寮卯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羅碧馨,因看到漁村人口不斷外流,她有感而發、決意和當地的有心人士並肩奮鬥,毅然接下社區理事長,除了積極推動社區活動外,王羅碧馨更向中央爭取經費,要成立「里海學堂」,未來要展示各式漁村產業導覽、保存海女文化,提供遊客石花凍DIY等。
把剩食變盛食 你的廚房也能零浪費
如果在網路上打入「剩食」做詞義查詢,會跳出「廚餘」兩字,但其實剩食不一定是廚餘。「剩食」不只是指我們沒吃完的東西,更能夠...
200好漢做公益 「水幫漁協會」3分鐘籌到弱勢善款
市場攤販阮漢翔剛開始找三五好友捐錢買物資幫助急難家庭,3年前申請立案成立台中市水幫漁公益協會,200多名成員年紀從30歲到50歲都有,眾人共同想法,都想盡己力幫助他人,救急不救窮,入會成員都會經篩選評估,阮漢翔說,成員年紀找青壯年到中年,因為這個年紀大致有經濟基礎,行有餘力可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