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照顧秘書」陪7旬中風嬤,從滿口不要到拾回生活樂趣!
畢業季來臨,因應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年23歲的劉品妤在2年前畢業後,就加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新北服務處的照顧秘書一職,用新鮮人的熱忱與創意投入居家服務職場領域,讓家人、被服務的長輩刮目相看,也讓自己獲得成就感。
前進全台最老縣市!為爺奶打造「綠照顧」提供專屬懷舊治療
從台北都會區到嘉義鄉村求學長達7年,中正大學社福所校友顏鈺杰出自對土地的關懷,走入社區蹲點,展開一連串長者陪伴行動。他組成「綠照顧」團隊,現由學弟妹承接,團隊從懷舊治療出發,設計1套可複製、推廣的模組課程,為社區發展提供處方箋。
小人物大故事/7旬嬤教竹編,織出歷史、文化到愛心!
72歲蔡黃阿員曾任新北市泰山大科社區協會理事長,她將傳統竹編文化融入長輩的手作休閒中,指導編帽子、側背包等,還獲得第六屆全國金點獎團體獎,卸任後她創立眾能創新學會,推廣婦女大學、持續奉獻公益、關懷長輩與弱勢。
「種菜會上癮」!生技公司經理退休後找到人生志趣
台北市大安銀髮開心農園專案經理毛宣棠今年58歲,50多歲從生技公司經理職務退休後,跟著太太到老人關懷據點服務,開始接觸公益。因緣際會,之後到大安銀髮開心農園種菜,他說,以前的人生就是工作,整天忙,感覺就是為了賺錢,身體也搞壞了,退休後,反而找到人生的興趣「種菜」,這是最快樂的事。
加入海科館當水織女!6旬葉玉琴一針一線勾織海世界
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志工葉玉琴早年為了照顧兒女離開職場,一開始曾當學校志工,後來「應徵」海科館第1期志工,得知錄取相當雀躍。她說,當志工除了學新知當導覽,感覺助人最快樂,還能從督導幹部、志工同好身上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虛此行。
社福界「神雕俠侶」吳裕松、葉順英 出錢出力做公益「愈做愈起勁」
「做社會服務,愈做愈起勁,心情愈好。」是桃園市義勇刑警協會理事長兼大隊長吳裕松、桃園迅雷救援協會前理事長葉順英夫妻倆近20年來投入社團公益的寫照。兩人不僅是事業伙伴,更出錢出力做公益,有如社會服務領域的「神雕俠侶」。
台灣很小但愛很大! 烏克蘭捐款方式、慈善機構整理
最近舉世最關心的新聞事件,就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砲火猛攻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畫面讓世人繃緊神經,深怕第三次世界戰爭就此引爆...。 戰火無情,除了為烏克蘭悲傷、祈禱,我們還可以做哪些事、實際的幫助到烏克蘭呢?《橘世代》以下整理烏克蘭的捐款資訊、慈善機構等正規捐款管道:
「北漂退休族」回鄉-打造農坊,拜自然為師
余孟芬從事過記者、企業公關發言人等工作20多年,在農村長大,來到台北,看到很多人在高壓生活中賠上健康乃至親情。退休後的她,回到家鄉龍潭,創立半農生活坊,與生態農村合作,舉辦國際志工營,協助農村生產無毒農產品,使志工學員在耕作的過程中,達到身心靈的平衡健康。
樂齡創生 挪威「銀髮二手店」開創社福新局面
在挪威西部小鎮Sola有一家亮麗的商店,店內空間寬敞,品項豐富、擺設有品味。這是由挪威「差會」經營的銀髮二手商店,由60歲到80歲退休長輩排班輪值經營。店內整理受贈品項,以市價一半或更低價格出售,消費可以在這裡找到物美價廉商品,也可以在「服侍善工空間」談心舒壓。商店所得支援海內外社會服務,為社福廣開活力源頭。
「撿不完,仍不願停手」69歲張永琳守護嘉義六腳 划船檢垃圾
69歲嘉義縣六腳鄉農民張永琳,曾在台北經營鐵工廠,20年前返家繼承40甲農地,但他發現幼時清澈的六腳大排滿是廢棄物,農閒之餘划著竹筏在水面撿垃圾。他說,垃圾雖永遠撿不完,仍希望盡份心力,留住優美環境給後代。
彰化「大丈夫樂團」用音樂為田尾唱「花」歌!
彰化縣田尾鄉有支在地樂團「大丈夫樂團」,成立已12年,經常受邀表演並翻唱流行歌曲,團員最近以田尾花卉為主題創作專輯,由團員填詞、作曲和演唱,為家鄉花卉產業「發聲」。
高雄「實物銀行」,助弱勢深入社區送關懷!
米粉、油、洗衣精……各種民生物品整齊陳列,這裡不是大賣場,而是「實物銀行」。「實物銀行」由高雄市社會局以公私協力方式推動,集結各界力量,設置9處實體分行,提供生活陷困民眾短期物資,協助渡過突發難關,一年服務超過1萬2000戶次的經濟弱勢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