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險越早買越好?專家:下手前先釐清順序!
高CP值商品失能險去年底退出市場,一般預期,2021年市場將回歸長照險 主流。長照類型商品在今年可分兩大類,一種是認狀態的傳統長照險,另一種則是認病式類長照險。
提醒消費者,長照保單不是有買有保佑,入手前,一定要分清楚,保單在什麼條件下才會啟動給付。
全球人壽經理朱柏霖表示,醫療險都是理賠在醫院所發生的事情;需要長照者,在離開醫院後,還是需要照顧,這時候唯有失能險和長照險會做給付。他預期,未來長照險會接續失能險,漸漸被民眾所接受。
朱柏霖解釋,傳統長照險因為保障範圍廣,保費相對較高;定期型的傳統長照險,保費相較終身型的為低,民眾可以先檢視自己對於長照保障的需求,再來決定選擇終身型或是定期型。
認病式類長照險的選擇,由於保障範圍是針對特定疾病所提供長期照護的保障,因此民眾可以確認此類商品所提供的保障範圍是否符合自己對於照護的需求。
磊山保經業務副總經理陳卡羅表示,先前熱賣的失能險,比較像是「無上限的終身用」保單,但是在部分失能險保單停售或者改版之後,現在的失能險保單則像是「帳戶型額度」,也就是額度用完就沒有了,或是僅保障到一定歲數。
長期照顧保險,顧名思義,是指長期需要被照顧就可以領到錢,但是實務中,長照險的保險條款內容,定義較為嚴苛,例如,必須根據巴氏量表對生活功能障礙評估,六項當中有三項不能執行,才可以啟動理賠。
像是癌末的人需要被照顧,但他可以下床如廁和吃飯,這不符合長照規定 ;路上被扶著的老人,可以走路,但沒人扶可能跌倒,他需要被照顧,也可能不符合定義;這些長照險可能都不理賠。
不過,台灣已邁入長壽國,長照不可能只靠政府,對民眾來說,及早開啟與長照有關的保險規畫,只要有做都是好事。
不過,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提醒,儲備資源要注意先後順序,這就像,空氣、水和吃飯都很重要,但喝水可能比吃飯更重要一些,你不可能在沒有水和空氣情況下,先考慮吃飯。
他認為,長照也是一樣,在你還沒規劃好足夠的退休金 來源之前,就急著買長照保險,順序就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