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傷害」處理不當恐致死!6大高風險族群少曝曬,3字訣預防中暑
天氣漸漸炎熱,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時,應小心「熱傷害」。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國健署表示,熱傷害若處理不當,嚴重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而且死亡率超過30%。
腸胃不適,看醫生只會說「肚子怪怪的」?4點自我觀察更助治療!
情緒壓力往往是加重腸胃道症狀的兇手,例如腸躁症就是情緒壓力使得神經失調,表現出腹瀉、便秘的症狀。而壓力大、飲食不正常也有可能會造成胃食道逆流等問題產生。
改善胃腸、調節血脂...「發酵食物」好處意外多!營養師推薦2簡易食譜
許多民眾生活忙碌,沒時間自己下廚煮飯,多以外食為止,而現在外送平台興起,不用出門隨時都可在家中享用美食,但餐食選項多為油炸、精緻澱粉、加工食品等,對健康恐會產生影響。
水蜜桃小百科/果皮顏色跟甜度無關、鐵質比蘋果更多!4招挑選不怕踩雷
5月進入水蜜桃產季,水蜜桃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A,而且鐵含量比蘋果和梨子多,豐富的膳食纖維也有助於腸胃蠕動、改善便秘。品種與產地部份,桃園「拉拉山」水蜜桃遠近馳名,高雄「那瑪夏」水蜜桃也不遑多讓,小巧爆汁、皮薄肉香。想要挑選出香甜多汁的水蜜桃,就來看看行政院農委會傳授的4招訣竅吧。
眼花又重聽...跟家人朋友的溝通越來越難、越來越疏遠?
人老了聽不清楚、看不清楚,人際關係也變疏遠怎麼辦?「2023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針對耳朵重聽、視力模糊、語言困難三大困擾介紹應對輔具。台灣聽力語言學會集結語言治療師與聽力師等多位專家,民眾若有聽覺、平衡、發聲、溝通、吞嚥等問題都可諮詢;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也有ACC跨越溝通鴻溝平台,讓有口語溝通困難的人們能自信地表達出自己的需求與想法。
一次面臨更年、空巢、退休期...女性晚年大轉換,該如何平衡?
更年期來臨時大約是在中年期左右,此時女性不僅要面對生理、心理的不適症狀,也可能須面臨自身職涯的轉變,以及家庭子女離家、家庭空巢期的失落感。
喝咖啡解頭痛?中醫:「三種茶」更有效!
36歲李小姐是職業媽媽,就診時抱怨常左側頭部疼痛欲裂,情緒也煩躁不安,因長期受頭痛困擾,進而求助中醫。經過一段時間的中藥調理及針灸治療後,每月頭痛頭暈發作的頻率逐漸減少,情緒也比較不煩燥。
決定離婚,該如何跟孩子開口才不會傷到他們?
隨經濟社會演變,女性平均教育程度及經濟獨立能力不斷提升,「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分工方式已有所改變,婚姻維持與否考量因素更為多元。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1年離婚對數4萬7888對,而且半數夫妻結婚未超過8年。當夫妻雙方決定分道揚鑣,對孩子講來說一個非常敏感和困難的問題,需要考量孩子的年紀,並以尊重和同理心的方式來處理,才讓孩子更好地應對人生巨變。
夏日炎炎,先擦防曬乳還是防蚊液?順序、間隔時間很重要,搞錯恐過敏
「嗡~嗡~嗡」這熟悉又惹人厭的聲音,加上手、腳、臉上的「紅豆冰」,是不少民眾出外踏青時最不喜歡的紀念品!尤其遇到悶熱潮濕、氣溫節節升高時,更容易遇上蚊子大軍的襲擊,此時,民眾多會使用防蚊液來預防蚊蟲叮咬。食藥署提醒,在選購防蚊液時,要認明政府機關核准之許可證號,並注意適用範圍及使用方法,才能兼顧防蚊效果使用安全。
有腎臟病飲食怎麼吃?改善顧腎「三飲食地雷」別做!
慢性腎臟病友常因疾病困擾而鬱鬱寡歡,全身提不起勁,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舉辦腎臟病友會,營養師曹長安提供「天然的尚好加工的不好」、「愛喝水不喝湯」及「多吃米食少吃麵食」等三大護腎口訣,幫助病友「健康飲食逆轉腎」;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盧鴻毅教授則分享「逆齡人生,老不休」的社區推動經驗,鼓勵腎臟病友要走入人群,透過社會參與,找尋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