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照顧住院母累到走路不穩…專家揭喘息服務救急:先把自己照顧好

心理師蔡惠芳表示,很多照顧者覺得只要把病人顧好,自己沒關係,實際上如果照顧者沒有把自己照顧好,是不可能照顧好病人的! 示意圖/Canva
心理師蔡惠芳表示,很多照顧者覺得只要把病人顧好,自己沒關係,實際上如果照顧者沒有把自己照顧好,是不可能照顧好病人的! 示意圖/Canva

「面對父母變老這件事,你準備好了嗎?」家中有高齡長輩,子女如何有所意識與準備?無憂老後,寫給中年兒女的陪伴之書。同理全天下子女,面對父母老衰病死歷程的情緒 因應之道!《當父母老後……,兒女面臨高齡長輩老、衰、病、死的情緒困頓出口》精彩試閱:

我的世界只剩下你?照顧者 的迷思

子女在照顧父母的時候,在照護現場並不會有一個像教科書或是考試題目一樣的標準答案,而是一個整體性、連續且持續性的狀態,也就是要同時兼顧身體護理、情緒、關係的維護。

只要病人好,我怎樣都沒關係?

在照顧現場經常可以看見,才處理完一個狀況,緊接著就到了下個時段的準備工作,例如餵食、翻身拍背或是抽痰、換尿布等重複的動作,持續和被照顧者拉扯。

「這期間的子女,可以喊累嗎?」、「面對照顧父母的疲累,如果找人訴苦,會不會被認為是不孝?」、「既然承接了照顧的工作,一定要二十四小時待命嗎?」、「好像全世界只剩下我最懂父母需要什麼了,只能由我來照顧父母……。」

照顧者的迷思,容易體現在各種問題中,期待自己能夠得到且符合一個標準答案。

「我可以不睡覺!」、「我可以去借錢!」、「只要告訴我怎麼辦,一定全都配合……。」這些都是照顧者可能會說的話。

我也曾遇過這樣的例子:一名女兒照顧著住院 的媽媽,但女兒本身的體力沒有很好,已經累到恍神、出現黑眼圈,甚至走路都搖搖晃晃,再加上剛好感冒,每當讓她去休息,她都會拒絕並且說:「沒關係,只要媽媽能痊癒,我就好了。」

很多照顧者會覺得只要把病人照顧好,自己就沒關係,但實際上,如果照顧者沒有把自己照顧好,是不可能照顧好病人的!

當照顧者自己的狀況不佳時,他對病人的需要可能顯得力不從心,也可能會忽略或簡化病人的需求――病人的物品可能會零零落落掉在旁邊,各種照顧細節也可能沒能確實的執行。

編輯推薦》 喘息服務 是什麼?已請看護也能申請嗎?資格條件、費用一次看:https://reurl.cc/W0LbMD

跟別人講再多,也沒有用?

照顧者跟其他人互動時,會很容易認為「這是我們家的事情」,跟別人說也沒有用。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這是我們家的課題,別人不會了解的。」、「你不知道,你不懂他有多難搞,反正說了也沒用,還不是都靠我在照顧。」這種跟其他人說再多也沒有用的想法,容易讓照顧者更顯得孤立。

很多照顧者是在家屬支持團體中,聽到別人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才發現原來有人和自己一樣,原來光是被傾聽、得到一份支持,就足以讓他在照顧的過程中,重新得到滋養,讓自己得以繼續走下去。

有些家屬會抱持著「我是他的子女,這份責任沒有辦法被其他人取代,所以我抱怨也徒勞無功」的想法,可是我們想的剛好相反,我們沒有要取代照顧者的角色,我們也不可

能取代家屬的角色,但經由傾聽及對家屬的支持希望可以讓照顧者有充電的感覺,讓他們在照顧的路途中,能夠繼續走下去。

有時候照顧者要說的苦,並不容易對其他人說出口,比方說:我沒有能力,或是我有能力但沒有意願,怕自己說出來的話,會招來別人的指責。

這時候,透過較能理解照顧者狀態的人,或是有專業人員的帶領的支持團體來訴說,會是一個安全的管道。

你的辛苦,他們能夠理解,也懂得區辨你是在宣洩情緒,抑或是在照顧過程中,已經到達崩潰的邊緣,極需要被協助。

所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管道,清一清埋藏在心底的情緒垃圾,其實可以幫助自己在照護的長路上走得更穩、走得更久。

我的世界圍繞著他轉,完全犧牲自己的生活空間?

在陪伴過程中,有些人容易走入一種「我以他為中心,所以沒有自己的生活」情節裡。

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失去了自己的人際關係,當需要協助時,頓時會孤立無援,當有一天病人走了,生活的重心就沒了。

很多子女過去幾年的生活型態就是全職照顧者,除了日常的生活照顧、借輔具、帶病人上醫院、辦理相關的證明等等,生活中除了這些以外,沒有自己的人際關係,沒有朋友也沒有親友的互動。

等到病人即將離世的時候,照顧者會開始覺得慌了,不希望病人走,等到他走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世界也空了,他帶走了一切!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一方面是照顧病人本來就花費很多心力,另一方面是認為稱職的照顧者,就必須全心全力地投入,否則會覺得自己沒有盡力。然而,人總會犯錯,照顧的工作不可能會完美。

喘息,也需要學習

照顧者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可能在一個禮拜中要給自己設定一段時間,幾個小時或甚至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也都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咖啡店看本書、聽一段音樂、上網追個劇等,給自己一個放鬆的機會,不要把自己二十四小時的時間,全都以病人為中心,缺少了自己生活的經營。

照顧者的喘息非常的重要,「喘息」不僅可使照顧者減輕壓力、減少身體負荷、提升人際社交互動,對於之後結束照顧工作的生活回歸,也很有幫助。

但是,很多人都會忽略掉,原來――「喘息,也需要學習!」在照顧的過程中給自己一些時間,透過申請政府提供的喘息服務,可以從事一些放鬆的活動,例如:芳療、書寫、烹飪,走出去喝杯咖啡,或者參與一些支持性的團體活動,都可以幫助照顧者放鬆,能夠繼續面對並走向更長遠的照顧路。

照顧者可以透過「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所提供的關懷專線:0800-507-272,獲得更多的喘息服務資訊。

《當父母老後……,兒女面臨高齡長輩老、衰、病、死的情緒困頓出口》。 圖/博思智庫
《當父母老後……,兒女面臨高齡長輩老、衰、病、死的情緒困頓出口》。 圖/博思智庫

本文摘自《當父母老後……,兒女面臨高齡長輩老、衰、病、死的情緒困頓出口》,2019/8/1博思智庫

🍊點我加入橘世代FB粉專,一起展開人生新風景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更多新聞報導

喘息服務 照顧者 情緒 住院 居家照護

睡好睡滿還是累?必學3招助好眠,專家加碼5方法揪出壓力源

紅蘿蔔輸了!每天吃1零食護眼超有效還能預防癌症

延伸閱讀

媽媽得了阿茲海默症,記憶斷片愛理不理…女兒一句話讓她笑開懷!

2025清明掃墓怕沾晦氣!民俗專家建議掃墓完「這樣做」除晦氣

人生下半場更精彩!退休老師轉職國際導遊,遊歷55國圓兒時夢想

失智長輩的「不當行為」好尷尬!4招應對年長者的親密需求

相關文章

年輕人工作老喊累、不積極?別怪他們,可能是「烤吐司症候群」上身!

照顧住院母累到走路不穩…專家揭喘息服務救急:先把自己照顧好

身心障礙者能獨立生活嗎?伊甸基金會「家園」助他們學習自理、迎向未來!

兄弟姊妹像敵人、從小就要搶奪資源?專家:手足是父母最好的禮物

每年必辦家族旅行!教養專家李儀婷:心甘情願承擔這份辛勞

童年手足間埋下心結,長大後能化解嗎?她大談「黑歷史」放下傷痛

熱門文章

退休想住養生村?2025全台17大養生村費用、房型比較一次看(含表格)

台灣人太愛吃泡麵!醫點名「1吃法最危險」:肝腎負擔暴增

不是老後記性差!醫師教你5句話揪出失智前兆

腳痠腳麻走路難受,竟是動脈阻塞!醫示警:再晚一步就要截肢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