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之後,從職場退休,意味著人生下半場的開始!但隨年紀漸長,65歲以上的民眾易因生活失去重心、久病厭世等等各式因素引起老年憂鬱 ,為了能夠健康快樂的享受老年生活,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民眾,老年憂鬱絕不是等到發生才有所作為,平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勤於鍛鍊身體維持健康,提前做好退休規劃 ,像是重拾嗜好、學習新事物、擔任志工、外出旅遊等,提升生活滿意度,創造幸福感,就能減少憂鬱發生率。
老人不樂活!心理不適會從生理先反應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全國自殺死亡資料統計,65歲以上自殺死亡的人數從95年的884人,到了111年增為1138人。董氏基金會於2020年針對台灣60歲以上民眾,進行高齡者主觀幸福生活經驗及情緒現況調查顯示,77.5%的人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到滿意,但卻有8.8%的長者表示不太快樂或非常不快樂,且隨著年齡愈大,覺得自己快樂的比例越低,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著專業的比例族群也愈高。
長者憂鬱因素大多與缺乏生活重心、久病不癒、經歷喪偶等等事件有關,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 表現很常反應在身體狀況上,葉雅馨舉例,部分老人家有「逛醫院」的習慣,當覺得心臟不適就去心臟科;腸胃不適就去腸胃科;肩頸痠痛就去骨科、復健科,但最後看來看去還是感覺身體不舒服、怪怪的,去看家醫科才被轉診至精神科,確認是憂鬱症。
憂鬱症的徵兆可從日常觀察出端倪,長輩可能經常抱怨事情、無精打采、有疲倦感,這時容易被家人誤會為「心情差」、「老番顛」,可是一旦憂鬱有疾病端的表現,像是出現胃口下降、體重減輕、嚴重失眠等情況,就別諱疾忌醫了。另外,當事者平時若有固定回診、健康檢查的習慣,若察覺到身心理與以往有所不同,也不妨與醫師討論,由專業人員評估是否需轉診。
區分憂鬱症與失智症 判斷指標藏在日常細節中
關於老年憂鬱症的盲點,大家容易疏忽它具有共病現象,甚至誤認為是失智症,因此錯失治療先機。葉雅馨分享,一名奶奶平常社交活躍、熱愛料理,鮮嫩又可口的炒花椰菜正是她的手路菜,但後來餐桌上不再出現這道料理,家人起初以為奶奶可能是老化、失智。直到鄰居關心平常會固定串門子的奶奶,現在卻總窩在家不出門,這才讓她的家人提高警覺,就醫才知道奶奶罹患憂鬱症。
這名奶奶後來接受治療,服用抗憂鬱症的藥後,病情好轉,又恢復以往的活力,餐桌上也再度出現她的拿手好菜!葉雅馨分析,從個案狀況可觀察到,炒花椰菜是辨識能力的指標,同時民眾在區分憂鬱症與失智症時,要特別注意的是,憂鬱症會造成失能,但在使用藥物治療後,病況會漸漸變好,是能逆轉的疾病;失智症就算透過藥物治療,只能延緩大腦退化的程度,屬於不可逆的疾病。
編輯推薦》年紀大一定會「老年憂鬱」?醫:是需治療的「心病」!8大警訊別輕忽:https://reurl.cc/A2K9ee
葉雅馨表示,治療憂鬱症的過程中,患者漸漸恢復自理能力,但尚未完全康復時,是最容易做出自我傷害行為。他會依舊做事沒幹勁、處於無神狀態、無法重拾興趣愛好,甚至持續有輕生念頭、開始交代事情和送東西、沉浸在沮喪的回憶中,情緒不會因朋友來訪、兒孫回家探望等喜事有所改善,始終處於低潮時,家人朋友恐得提高警覺,避免憾事發生。
退休後人生更要精采 充實生活遠離老年憂鬱
老年憂鬱除了久病不適外,社會環境也是一大因素,銀髮族 退休後,生活突然空閒下來不知要做什麼,加上長期獨居,孤獨感日益加重,最後導致憂鬱浪潮來襲。葉雅馨描述,人生的前30年是學習期,中間的30年是責任期,忙著養家、拚經濟和照顧老小,最後的30年時光,則可以多留些時間給自己,去做之前想做卻還沒完成的事。
預防老年憂鬱,不分年齡,大家不應等症狀發生才處理,而是要及早做準備,葉雅馨呼籲民眾,退休前先做好退休後生活規劃,擬1份人生清單,幫助自己在退休後建立目標、完成夢想,同時保持正面思考,維持健康生活態度。舉例來說,有些人會規劃要定期運動、健康飲食、建立興趣、進修學習、擔任志工、外出旅遊等等,只要充實生活,讓自己從中獲得成就感及幸福感,就能降低憂鬱症威脅,快樂度過每一天。
本文轉載自《NOW健康》,原文為:樂當銀髮族不被憂鬱所束縛 做好退休 規劃充實耆老生活
│更多精選推薦↓↓↓
- 活動力下降,主訴疼痛、健忘!老化掩蓋的憂鬱症?專家建議「3方法」協助老人走出陰霾
- 長輩突異常!是失智、老年憂鬱還是「譫妄症狀」?兩大觀察重點,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 老年憂鬱症「以為是失智症」難察覺 精神科醫師:治療效果看得見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https://bit.ly/44stv2z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https://lin.ee/G39vhV9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