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老危機】孤單不一定悲苦!台灣高齡獨居的生活樣貌
台灣的高齡獨居戶在我們有生之年可能突破一百萬戶,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獨居老人」。高齡獨居不等於孤單也不一定活得悲苦,雖不少人迫於無奈得一個人生活,但也愈來愈多人主動選擇獨居,期待自主健康有意義的老後生活。
《橘世代》系列報導將以政府數據勾勒目前台灣高齡獨居的整體樣貌,走訪山巔水湄、穿越都市鄉村、探訪農村漁村,看見高齡獨居者的故事。
台灣的高齡獨居戶在我們有生之年可能突破一百萬戶,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獨居老人」。高齡獨居不等於孤單也不一定活得悲苦,雖不少人迫於無奈得一個人生活,但也愈來愈多人主動選擇獨居,期待自主健康有意義的老後生活。
《橘世代》系列報導將以政府數據勾勒目前台灣高齡獨居的整體樣貌,走訪山巔水湄、穿越都市鄉村、探訪農村漁村,看見高齡獨居者的故事。
「那天我還陪她吃午餐,一點半我去當講師上課,上到一半電話來了:『阿長你趕快上來,媽媽有狀況。』我關了麥克風衝上去,看見急救狀況就崩潰了。」事隔廿多年,惠民醫院護理部主任洪淑美憶起媽媽離世那一刻仍泣不成聲。
望安鄉議員陳佩真是將軍嶼長大的孩子,曾經當過村里幹事,她知道每個將軍村居民的故事、每個老人家白天出沒地點,發現少了人就問一下,不曾「漏接」獨居老人。
花蓮縣是全國高齡獨居比率第二高的縣市,每五個長者就有一人獨居。面積全國最大、四大族群平均分布,使得花蓮縣即便長照的資源布建均勻,仍有許多照顧不到的弱勢獨居老人。
澎湖是台灣最特別的縣市,轄內共有九十個島,其中十九個島有住人,小島的生活仰賴海運及空運,偏偏這兩個很看氣候的交通工具,在冬天常常停駛,形成照顧上的挑戰。但以海維生的老人家養成了順從天命的性格,在這些限制中找到了安處之道。
九十歲的鄭阿玉阿嬤是阿美族頭目的女兒,住在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三個孩子七個孫子都在外地工作。兩年前,鄭阿玉生病住院後,兒子不放心她獨居,將她接到台北,「但白天我都一個人,好寂寞,又跑回花蓮。我住這裡很快樂,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的人很好,很了解我。」
問起花蓮縣的獨居老人服務,多數花蓮人第一個想到的是「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民國九十四年成立時就立志成為「後山邊緣的護欄」。
台灣糧倉雲林縣是個「老而孤單」的縣市,青壯年人口外流,老人家認為獨居是必然;這也是台灣農村長輩的縮影。但孤獨且認命的農村長輩也有對理想生活的想望,我們該如何實現這些盼望?
「解決獨居老人問題的最後一哩路,還是產業。」樟湖國中小校長陳清圳這樣認為。
雲林縣社會處處長林文志表示,關懷弱勢的獨居長者,除全國各地都有的社區關懷據點、村里長系統,雲林縣近年召募社區商家成為「社區安全守護站」,縣內有一千多站,原本是讓家暴、兒虐及性侵受害者能就近取得協助資源,但願意加入的商家都比較熱心,會特別留意社區獨居老人,形成社區保護網。老人福利科科長賴永明呼籲中央應更重視弱勢獨居老人,因老人家一旦跌倒、受傷,可能失能甚至導致疏忽遺棄,就變成保護議題。
從事高齡長照工作二十幾年的人,對自己老後獨居的圖像是什麼?
親愛的會員朋友們大家好:
本公司除夕(2/11)當天客服中心暫停服務,若有任何問題,歡迎於網站線上留言或來信客服信箱:orangevip@udngroup.com,我們將於初一後儘速回覆您,感謝您的支持與愛護,不便之處敬請見諒,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