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誌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熟年誌》從健康醫療、投資理財、退休規劃、休閒生活、人際關係、兩代溝通、旅遊移居,全方位與您一起面對未來,一起茁壯。不同於坊間著重醫療與投資的銀髮雜誌,熟年誌著重築夢、追夢,品味與樂趣的生活層面,與讀者共同打造熟年C型人生,追求自我實現的二次青年生活。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當我們住在一起,祖孫「三代同住」1方法住出好感情

即便是時代變遷,人對群居的情感需求依然不減,加上現今臺灣邁向高齡社會,孩子愈生愈少,若能三代共居,祖孫的互動得以補足因中生代忙於事業而難以兼顧的家庭角色,同時還能提供生活上的支援。一個適合三代共居的環境,最好以「一碗湯不會冷」的距離,彼此擁有足夠的生活空間,同時又能相互協助。當中生代父母忙碌時,孩子可以請長輩(祖父母)幫忙照顧;當長輩身體不適時,也可以就近照護。對孩子而言,在兩代協理家務的互動中,能夠汲取長輩的智慧,在大人的指導之下做家事,可以透過大人的身教、言教傳承人生經驗給下一代。...

床單、棉被發黃怎麼辦?「4好物」去除織品上的黃色污漬

隨著東北季風增強下探低溫,厚被外套也紛紛出籠,但這些厚被跟外套有汙漬時該怎麼處理呢?最好每1~2週就要洗一次床單,並且連枕套、被單也一併清洗,但如果織物有黃漬怎麼辦?...

退休後健康又獨立!劉秀枝醫師的第三人生箴言:多活多動、樂享當下

13年前確診罹患乳癌第2期,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如何樂觀以待,擊敗病魔,並以豁達的心態開展另一個健康、成熟、獨立的第三人生?她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總是從容準備與不斷學習,今特別現身說法,與熟齡朋友分享快樂而充實的退休生活。...

小學畢業後哥哥去做工而她升學…作家陳若曦談70年前往事「不多讀書太可惜」

她不僅是一位知名作家,更是一位關心環保、婦女平權與高齡議題的實踐者。就讀台大外文系期間,即與白先勇、王文興等人共同創辦《現代文學》,婚後隨夫婿回到大陸,適逢文化大革命,之後以親身經歷寫出一篇篇舉世矚目的文章。現在陳若曦仍然擔任多家協會的終身義工,為這塊土地與弱勢發聲,坦率真誠的性格始終如一。...

從中年失業變身理財暢銷作家!施昇輝:理好財,才能理好人生

44歲以前,施昇輝的工作、生活幾乎在投資與理財中度過,1986年開始投資股票,甚至長達15年時間在證券公司上班,對於理財這件事,自有一套想法與做法,他常說:「理好財,才能理好人生。」而這也是施昇輝在被迫退休後,慢慢體悟出的道理。...

轉行不嫌晚!「向娃妹妹」陳懿琳從低音歌后變中醫師:靠毅力翻轉命運

從享譽歌壇的知名歌手轉行成為懸壺濟世的中醫師,不論是葉蔻還是陳懿琳,這位奇女子都以過人的毅力,為自己在不同的人生場域創造了亮眼的成績,走過荊棘之路,陳懿琳以正向能量的思維,創造更好的自己。...

親人過世前很少拍照、沒有遺照怎麼辦?可到戶政事務所申請身分證相片影像!

談到臨終準備,我們會想到要寫遺囑分配財產、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指定告別式形式,卻很容易忘記準備遺照。有些人過世前臥床多年,在臥床期間都沒有拍照,直到家人辦理後事時,才發現沒有可以當成遺照的照片。另外,有些人因意外而驟然離世,在一片混亂中,家屬不一定能找到適合當遺照的大頭照,因此大傷腦筋。...

只剩6個月生命…29歲剛新婚卻診斷出腦癌末期,她拒絕「靠醫療被迫活著」選擇安樂死

治療對病人來說是否有效,這一點醫生應該最清楚。年僅29歲的梅納德才剛迎接新婚,就在2014年1月被診斷出罹患腦癌末期,並在4月被宣告「只剩6個月的時間」。她留下遺言:「我聽從醫生的建議接受治療,現在卻只能躺在床上,聽著醫療機器運作的聲音。這不叫活著,只是靠著醫療技術被迫活下來罷了。這比死還要痛苦啊!」...

朋友離世前「握手」留遺憾…動畫大師宮崎駿:挽留生命的治療太違和!願臨終前從容道別

日本這幾年流行「終活」,所謂的「終活」就是迎接人生的終點而作準備,包含安排死後的喪禮、墓地、遺產,以及面對死亡的治療方式等,也能從安排身後事中反應自己的生命哲學。...

死亡讓有限生命更顯珍貴!規劃「終活清單」不留遺憾、為子孫留福果

婚禮是人生大事,需要悉心張羅、告知親友,事先要規劃流程、採購比價;人生終了也是一生的大事,更需要好好為自己揮灑出無憾的生命終章,留下餘韻在有情人間。英國作家 J.K.羅琳曾說:「死亡實際上就像是經過漫長的一天之後,終於上床休息了。而且,對於頭腦十分清醒的人來說,死亡不過是另一場偉大的冒險。」...

你是健忘還是早期失智?「失智症篩檢量表」測測看

據統計,目前全球約5000萬人罹患失智症,許多人都知道要提早預防、及早發現、早期診斷,但是這些口號能否落實,有賴全民認知教育,讓它成為日常知識。「台灣失智症協會」大力推動各項政策,希望播下預防種子,期盼與全民共同預約一個沒有失智的未來。...

記不住的圖書館幫你記!荷蘭圖書館做失智者的「腦」

荷蘭格羅寧根省多座圖書館設置健腦專區,號稱關於「腦」的知識應有盡有!這裡不單是失智相關知識學的寶庫,更可以成為失智照顧社群的重要連結,讓失智者及其家人、專業照顧人員、一般大眾,在舒適、不受干擾的環境,學習相關知識。...

年輕失智比老年人更嚴重 「知覺統合治療」扶家人一把

老化不一定會失智,但相對地隨著年紀增長,罹患失智的機率也會增加;失智也不是老年的專利,身強體壯的中壯年族群也有可能被失智給盯上。年輕型失智者意指65歲以前確診的失智者,目前推估台灣約有1.2萬的年輕型失智者。不同於老年型失智,他們認知能力退化速度可能更快,但身體狀況仍佳,需要不一樣的照顧方法——知覺統合治療或可為年輕型失智者開另一扇窗。...

人生必修課/放下恐懼,我們來聊聊「你想要的死亡」

人會生,即會死,過去死亡多半被視為禁忌話題,但就像所有我們害怕的事情,愈認識,愈可遠離恐懼。在歐洲,死亡逐漸以較開放的方式被討論,且因為環保理念風行,喪葬儀式也變得多元化,讓死亡不是只有哀傷,也帶來另一層省思。...

以「賦能」開創長照新模式 重拾被照顧者的生命意義

邁入暮年,失能、失智,真的是不可逆的選項嗎?如果我們讓失去能力的人,經過訓練,可以再次增能與復能,並且維持他們日常生活的獨立、延緩失能、強化健康自我維護,必定可以替社會減少照顧上成本的支出,也讓失能者在生存、生活與生命3個面向中,獲得希望與尊嚴。...

樂齡創生 日進斗金 日本上勝町「樹上長出錢」

在日本德島縣上勝町,彩株式會社雇用年長者摘採葉子,做為高級料理擺盤素材,一年營收高達兩億日圓。為了賣樹葉,這些長輩不僅充分活動身體,還多方吸收相關知識,充實自我。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讓他們對未來充滿自信,也促使他們做出改變,讓這個小鎮變得更宜人。...

面對「家庭老化」 父母與孩子該如何獲取平衡?

「變老」,不只是個人生命的自然歷程,更是家庭所有成員共同經驗的過程,面對家中高齡長輩,中年兒女該如何突破下半場人生的考驗?身為社會工作師,也是諮商心理師的蔡惠芳,帶領大家走進家庭,以全方位視角正向迎接生命中的衰、老、病、死。...

診所也有週年慶?台東都蘭診所推動社區型「在宅醫療」

台東都蘭診所每年12月會舉行「診所祭」來慶週年。診所也有週年慶?沒錯!從去年的「共生輔具節」,再到今年「友善失智.共生都蘭」,診所祭已漸漸成為在地社區指標性活動。除此,都蘭診所還有小客廳與小菜園,每週固定去3個部落巡迴醫療,每個月還有「共生保健員」培訓,吸引許多志工一起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