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煩惱】接爸爸到台北同住 他卻抱怨南部較好?還寧願獨居,想孝順真的好難...
爸爸已經年近八旬,半年前我把他從南部郊區老家接到台北同住,就近照顧,但不習慣住大樓的爸爸,對於鄰居的腳步聲、廁所沖水聲都非常敏感,常抱怨這些聲音讓他焦躁甚至失眠,也會說出「南部比較好」、「寧願獨居」等等的話,讓我感到不捨但又壓力很大。不知道這些煩躁是否等爸爸習慣大樓後會逐漸消失?或我能為爸爸做些什麼?(新北何小姐)
移居台北是必須的嗎? 爸爸怎麼想?
兒女孝順接父母同住,卻因生活環境不同、習慣無法適應帶來困擾,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但真正遇到時,到底該如何權衡大局也成為親子之間的課題。
樂聆心理治療所負責人鍾玉琪建議,兒女要先理解爸爸本身有沒有移居台北的意願,若年近八旬的父親身心健康 仍良好,生活自理無礙,且在南部有習慣的生活模式與朋友圈,那這樣的情況下,儘管爸爸獨居在南部,是否更符合他本人的意願?
但如果爸爸在生活上已經需要有人協助陪伴 ,則就必須先考慮照顧者的條件,把他接到北部生活,雖然可能不符合爸爸意願,卻是最符合現況的解決辦法。
是生理的不習慣?還是心理不適應?
對於「等爸爸習慣大樓後,對聲音的高敏感會逐漸消失嗎?」的提問,鍾玉琪心理師回應,大多數人移居新環境,所需要的適應期大約三個月到半年,若爸爸已移居台北半年仍不適應,就要注意爸爸的無法融入,是否是從心理開始,那家人就需要投入更多陪伴。
鍾玉琪指出,照顧一個人可以從對方的「生理、心理、社會」觀察,我們通常最能注意到的是一個人的「生理」健康,並給予快速的回應,例如父親失眠,睡眠品質差,如果單純是因為被聲響吵醒,家中立即可以改善的項目,就有加裝氣密窗和吸音板等環境條件。
但若爸爸的高敏感,是因為對陌生環境的不安,則要花更多時間陪伴,建立安定的「心理」狀態,並陪他走進附近社區,認識環境,讓父親與新環境牽起「社會」連結。
鍾玉琪建議,現在許多地區都有規劃完善的長照據點,可以帶爸爸去參加例行課程和活動,除了多認識朋友,也能幫助爸爸建立自己的生活模式和日常時間表。
陪伴是良藥 尋求專業協助也是良藥
另外她也提到,如果時間允許,不妨多帶父親回南部家鄉走走,除了可遇見老朋友,回味以前的生活習慣,也能幫助他放鬆心情。最後鍾玉琪提醒,不要害怕尋求專業幫助,例如心理諮詢、看診家醫科、神經內科、精神科,遵循醫囑適當用藥也能改善生活品質。
〈本文僅為專家意見,非本平台立場〉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