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依附關係 是好伴侶指標?
依附聽起來像是一個略帶負面的詞彙,至少我第一次聽的時候有這種感覺,後來才知道不是這樣。之前在其他本書裡讀過一篇關於擇偶的文章,裡面講到,好伴侶的一個指標就是有沒有好的依附關係,那時候就很想了解一下什麼是依附關係。
這次出版社問我要不要讀這本書的時候,看一下介紹是依附關係耶,就很高興接下邀約。
何謂依附關係?
講一下我從這本書得到的理解,依附講的是人與人的羈絆和連結,像是孩子會依附主要照顧者,從主要照顧者身上滿足生理需求,也滿足心理需求,遇到困難時獲得保護,挫折時得到安撫,學習面對挑戰,逐漸獨立。(所以從山崖上把你的小獅子推下去不是一個好主意,他們在家裡覺得很安全,更願意往外探索)
從依附關係看母親與嬰兒反應
依附理論的實驗觀察不同組媽媽與嬰兒,讓媽媽離開後嬰兒的反應。
安全依附
「安全依附」的嬰兒,在面對媽媽離開時會焦慮 不安,但不會過度激動,媽媽回來之後會哭泣,尋求媽媽的安慰,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恢復平靜,重新接受媽媽對自己的好。
焦慮依附
「焦慮依附」的嬰兒在媽媽離開時,也會焦慮和不安、哭鬧,但媽媽回來時,他們會緊黏著媽媽,但在媽媽試圖安慰時,表現得更激動和生氣,情緒 激動程度較高,且持續時間較長,他們覺得受傷,要對方進一步彌補。
逃避依附
「逃避依附」則是在媽媽離開時不會哭泣和尋求協助,彷彿媽媽的離開影響不大,呈現「我不在乎」,但透過生理測試(心跳加快、皮膚溫度升高等),可以知道他們還是有分離焦慮只是不會表現出來。
光是讀完這個實驗,我好像就已經看到身邊一些人在面對關係生變時的反應和作為。
這些依附類型可以視為一種向度,就是你有多傾向這種依附類型,大家可以微微自我檢視一下。
焦慮依附者渴望親密關係 ,很在乎對方,卻也有很深的不信任感,常常導致他們過度投入,對關係的變化比較敏感,需要緊緊抓著,索求證明。
逃避依附者會避免關係親密,對依賴感到不自在或害怕,甚至刻意疏遠,避免衝突。對伴侶沒什麼信心,覺得一切靠自己就好。
成人還有一種是不定型依附,有時候焦慮,有時候逃避。
從伴侶看依附關係
你可能沒有特別感覺自己和伴侶屬於哪一種,通常是關係出現變化時,不確定性增加時,或是感到被威脅時,才會啟動依附系統。通常在這些時候,伴侶會有一個人比較焦慮依附,索求愛,另一個人則比較傾向逃避依附,傾向自己沈默消化。
雖然跟童年經驗有關係,但並不代表不能改變,我們都可以透過正向的關係,形成新的依附模式。
依附關係的行為模式
書裡有兩件事我覺得蠻重要的,第一個是去看見彼此的需要,就是如果兩個人處在不同的依附位置,會看不見對方的需要,一個覺得你怎麼都不在乎,所以我就要更努力要才能得到你的注意,反而把對方推得更遠;另一個覺得你小題大作,我只能更加逃避,避免衝突加深,卻讓對方更不懂你。從依附關係的視角會比較容易理解為什麼對方採取那種行為模式,其實兩個人底下的感受可能是彼此關心、也想要維持關係,但是用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現出來,讓兩個人都覺得心很累。
另一件事是,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是心理諮商師,中間有很多她的案例伴侶,微微感覺,心理諮商某個程度是不是把對方講不出來的話,用另一半聽得懂得方式表達出來,協助雙方從表面的事件和互動,往下探索內在的需求。
本文轉載自《大魔王的戀愛人類學筆記》,原文為:我們如何依附他人
│更多精選推薦↓↓↓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