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40歲遇中年危機!人生就這樣了嗎?醫學博士授「中年轉換11建議」度過難關

美國心理學家科曼分享,四十多歲的人常會落入中年困境,感覺「人生就這樣了嗎?」然後把時間拿來和別人比較。 圖/freepik
美國心理學家科曼分享,四十多歲的人常會落入中年困境,感覺「人生就這樣了嗎?」然後把時間拿來和別人比較。 圖/freepik

停止才是谷底,繼續就是上坡。幸福曲線教你找回熱情與潛能,挺過中年低潮,人生會越來越好。《大人的幸福學》精彩試閱:

停止才是谷底,繼續就是上坡

我們先來看看約書亞.科曼(Joshua Coleman)的故事。就像許多六十歲出頭的人一樣,科曼已經走過了U形曲線的谷底,現在可以過來人的角度分享自己的經驗。

「現在情況逆轉了。」他指的是四十幾歲時的不滿狀況。「現在我已經可以平靜看待自己不喜歡的事,然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

40歲中年危機 來報到

科曼很有資格分享他的體悟,因為他是一位執業的心理學家,在舊金山看診。他問診的人中,平均每週就會有一至兩個人正經歷中年困境,他所說的並不是中年危機,而是我自己在四十多歲時也經歷過的不滿,是由失望所累積起來的不滿,而不是臨床上所說的憂鬱症或焦慮症。科曼說他沒碰過因為中年時期的不滿和下坡狀況而導致真正的憂鬱案例。

「很多人到了四十多歲時,就已經獲得他們想要的大多數東西。」科曼告訴我,「接著就會浮現一個重要的問題:那現在呢?人生就這樣了嗎?四十多歲時我們還有很多精力可以創業或成立家庭,但那些事通常我們在此時已經完成了,所以我們便把精力用在跟人比較上。作為治療師,我經常看到人們在人際關係上和自己的狀況上和別人一較高下。不過,到了六、七十歲時,他們就會接受現實。」

中年危機來臨還未做好心理準備怎麼辦?

我們來回想一下「享樂跑步機」:我們期望成功、成就和地位能帶來滿足感,但似乎這種滿足感離我們越來越遠,因為我們比較的對象也一直在提升,總是有人會以快到我們追不上的速度前進。在這個年齡階段,我們還沒準備好要放棄年輕時的競爭驅力,也尚未到達老年時注重群體利益的年紀和心態。

那麼我們應該做什麼才好呢?答案是:什麼都要做。所有對你有好處的行為和態度,到了你中年陷入情緒陷阱時依然有幫助。這就是為何當你在網路上搜尋中年危機時,出現的建議方法似乎都是老生常談。

威爾醫學博士的中年轉換11建議

下面是我在威爾醫學博士(Andrew Well, M. D.)的網站(drweil.com)找到一些

度過「中年轉換」的典型建議:

1.探索並接受你的感受。

2.定期反思自己的生活。

3.在伴侶或配偶身上多投入些時間,讓你們的關係再次「升溫」。

4.設立新的目標。

5.發現新的愛好。

6.旅遊。

7.當志工。

8.設定專門和孩子相處的時間。

9.關照自己的心理健康,例如加入某個群體,必要時也可以找心理治療師。

10.運動,有助於你保持健康,這是維持活躍與獨立的生活所必需的。

11.獨立的生活形態。

其他網站的6大中年轉換建議

威爾博士的建議很好,但都是通用的「雞湯」類的東西。同樣地,在另一個名為AgCareers.com 的網站上,所刊出關於中年轉換的建議也是平淡無奇:

1.找到你的優勢和興趣。

2.切記,工作不能讓你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3.為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制定財務計畫。

4.設定切實可行的職業目標。

5.挖掘並拓展你的職業生涯。

6.為了事業的成功,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大人的幸福學:蓄積能量,找回由谷底反彈的快樂,走出上揚的幸福曲線》。 圖/時報...
《大人的幸福學:蓄積能量,找回由谷底反彈的快樂,走出上揚的幸福曲線》。 圖/時報出版

本文摘自《大人的幸福學:蓄積能量,找回由谷底反彈的快樂,走出上揚的幸福曲線》,2022/06/21時報出版

│更多精選推薦↓↓↓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更多新聞報導

中年危機 幸福感 身心平衡

時報出版

書之所在,心之所在;閱讀使我們持續美好著。

80歲嬤頭暈常跌倒!醫師揪出病因提6招有效防跌倒

養生飲食三酸甘油脂竟超標!營養師劉怡里揪「午茶喝1物 」 快改這習慣

延伸閱讀

退休再就業成趨勢!中高齡重返職場5大好處報你知

天然清潔劑比一比!過碳酸鈉、小蘇打有什麼差異?除霉最好用這1物

另一種癌王!「小細胞肺癌」腫瘤每月大一倍 有這習慣罹病率最高

孩子凌晨5:50上「公文課」,學習到晚上11點半!精神醫:應注意孩子心理、精神狀態

相關文章

婚後生活像兩份工作?陪另一半更心累,檢查「情緒勞動」是否已過量?

兒子養家太辛苦,婆婆竟要求媳婦家用AA制!媳婦「用這招」完美反擊

即使年紀大了,仍無法釋懷父母的傷害!如何原諒?專家揭修復親情3種樣貌

患重大疾病好痛苦!從震驚到適應:「5步驟」重拾生活意義

比觀落陰更有效?她透過寫信和過世親人交流:感到救贖與療癒

《病主法》6周年!簽署預立醫療僅1%人口:3000元費用成阻礙?

熱門文章

符合「這些資格」免繳健保費!健保費補助條件、金額 懶人包一次看

領到年終獎金別亂花,教你在30天內打造8種被動收入!

春節長假遇上病毒潮!醫建議備有「5類藥品」:假期安心無憂

驚!菜瓜布「這樣用」才對,使用超過28天竟比馬桶還髒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