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醫:難以痊癒,預防請先從養成「好習慣」開始!

若手指、手腕出現不明原因的緊繃、僵硬感,冷熱敷都無法緩解的情形,建議及早至風濕免疫科門診就醫。 圖/freepik
若手指、手腕出現不明原因的緊繃、僵硬感,冷熱敷都無法緩解的情形,建議及早至風濕免疫科門診就醫。 圖/freepik

66歲的劉女士從事手工藝工作,手腕 及手指關節長期不適,三不五時就感覺手腕腫痛、緊繃、無力,因此定期在骨科 、復健科就診。最近因聽聞朋友確診類風濕關節炎,且與自己的症狀類似,因此在友人建議下至醫院求診。

經醫師抽血發現,劉女士類風濕因子和發炎指數過高,且從手部X光片可看出骨骼 結構破壞及變形,手腕動作受限,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 ,所幸在經藥物治療後,病情控制穩定,疼痛改善許多,發炎指數也恢復正常,目前得以正常生活。

從初期症狀看類風濕性關節炎 併發症多元需及早診治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台灣的盛行率約0.4%,好發於40至60歲的中年婦女,但少數女性也會在年輕時發病。

台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顏憶寧說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當自體免疫系統失調,使本應攻擊外來病菌的自體免疫抗體轉而攻擊自身關節,就會導致關節發炎,甚至破壞骨骼結構。患者發病原因與基因、抽菸、荷爾蒙雌激素、牙周病、免疫系統失調都有關聯。

從劉女士手部X光片可看出骨骼結構破壞及變形,手腕動作受限,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 ...
從劉女士手部X光片可看出骨骼結構破壞及變形,手腕動作受限,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 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常影響手指、手腕關節,發病初期關節會有緊繃感、晨間僵硬、腫痛無力,甚至連開門、擰毛巾、拿筆、拿筷子等基本生活技能都無法做到,要是遲遲未治療,可能造成骨頭侵蝕、肌腱斷裂、關節變形損傷,更甚者恐因自體免疫抗體的攻擊出現肺部纖維化、心包膜炎、神經病變、心血管病變、腎臟病等嚴重併發症,因此必須及早診治。

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 先從好發因子著手

診斷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方式包含症狀評估、抽血檢視類風濕因子和發炎指數,以及利用超音波、X光等影像檢查確認關節是否變形、發炎。

顏憶寧指出,治療上類風濕性關節炎以藥物治療為主,包含口服類固醇、免疫調節抗風濕藥物、小分子藥物以及注射生物製劑,並視關節損傷程度予以關節復健或發炎手術、肌腱縫補等手術治療。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慢性疾病,要治癒十分困難,患者必須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保持適度關節活動,並盡量以大關節取代小關節活動。」顏憶寧提醒,疾病成因有一部分與基因、荷爾蒙相關,所以不易預防。

但民眾可以從其他好發因子著手,如戒菸、積極處理牙周病、維持正常作息、飲食均衡、避免太甜或糖分過高的食物。若手指、手腕出現不明原因的緊繃、僵硬感,冷熱敷都無法緩解的情形,建議及早至風濕免疫科門診就醫。

本文轉載自《NOW健康》,原文為:婦手腕腫痛無力!竟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醫解析好發因子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更多新聞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 手腕 骨骼 關節疼痛 骨科

NOW健康

健康數位內容第一品牌!《NOW健康》提供全方位醫療保健新知,適用於0到100歲以上。基因與生俱來,體質後天翻轉;打造長壽體質,就從《NOW健康》開始。【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盡在:NOW健康】

何謂慢性疲勞?怎麼睡都睡不飽「你,累了嗎?」!中醫授「4步驟」緩解

2023流行「三大減重法」|減肥卡關、越減越復胖,「循序漸進」減重是關鍵!

延伸閱讀

站太久、運動又過,當心膝關節「緊到不行」!怎麼緩解?只要一張椅子

罹患牙周病嚴重可能併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關節炎...醫教你預防方式及最適療程!

荷爾蒙失調、經期不順恐「黃體素」出問題!怎麼改善?中醫揭必吃7營養、避吃4食物

什麼是「低普林飲食」?痛風者必看!不再半夜被痛醒

相關文章

鼻塞是感冒、過敏還是鼻竇炎?3症狀快速分辨!

過年啃豬腳、牛軋糖當心牙痛!避免連假「痛到掃興」記住3件事

天氣冷!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6種人」要小心

過年團圓拜年見親戚,當心新冠流感化威脅!多按2穴道提升免疫力

使用吹風機、暖暖包取暖要注意!分心滑手機竟造成私密處「王字型」燙傷

5症狀是天冷猝死前兆!醫授正確方法保護心血管健康,三高族必收藏

熱門文章

20年不上班,資產竟然變多?他靠「買後不理」提早退休:還賺到健康

喝到毒開水!保溫瓶怎麼洗?「這材質」保溫瓶洗錯易釋放毒性

符合「這些資格」免繳健保費!健保費補助條件、金額 懶人包一次看

養生村住不下去!退休教授夫婦試住一個月竟逃回家…高齡友善宅怎麼找?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