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關節疼痛就換手做,反而加重關節炎...一就診發現是「巴金森病」!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楊浚銘表示,詳盡紀錄巴金森病服藥情形是作為醫師調整用藥的參考,把疾病當成朋友一起和醫師好好了解認識它。 圖/記者邱書昱攝影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楊浚銘表示,詳盡紀錄巴金森病服藥情形是作為醫師調整用藥的參考,把疾病當成朋友一起和醫師好好了解認識它。 圖/記者邱書昱攝影

務農的65歲陳大哥,長期左手關節疼痛 ,吞了止痛藥仍難耐,就醫發現他是位巴金森病患者,罹病後因慣用的右手出現顫動無力症狀,改以左手上工,結果過度出力引發關節炎 。台南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浚銘表示,這是台南患者的特色之一,本該提醒巴友多運動,但這種情形則是要多休息,他會觸診其大腿評估肌肉量,判斷患者該運動還是該靜養。

楊浚銘觀察,台南市長輩多從事種田、養殖漁業等勞力工作,曾碰過幾位罹患巴金森病患者,即便身體肌肉不適也會吞止痛藥,繼續使用沒有巴金森病症狀的另一手工作硬撐,長期下來導致關節炎,甚至嚴重變形,此時必須會診骨科治療。

楊浚銘說,碰到前述狀況是要多休息,但如果是肌力不足,則要增加運動訓練,特別是鍛鍊下肢肌肉,身體自然有好的基柱。巴金森病患隨著病情進展,很容易跌倒 ,若摔一跤恐造成骨折而臥床,久了易失能等,所以,他看診會留意長輩們的手臂、腿部肌肉量,同時與家人討論運動的指引。

善用科技工具 留意起居與用藥

巴金森病患者多為55歲到60幾歲長者,需要家屬多費心照護,不過若長輩未與晚輩同住,這時科技工具成了不錯的夥伴,楊浚銘分享,有位民眾替罹病的家人裝設視訊攝影機,隨時查看狀況,就曾及時發現長輩跌倒而緊急送醫;服藥提醒也能透過無線麥克風對話,補足了空間的距離。

「生病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家人的事。」楊浚銘常和患者及家屬溝通,尤其病程的緣故,患者可能會合併失智 而忘東忘西或有低落、幻覺等症狀,家人不要多做責怪。他強調,詳細記錄服藥情形可作為醫師調整用藥的參考,若沒有定時服藥造成症狀加劇,卻沒有和醫師說明,可能讓醫師以為藥效不夠而加重藥量,結果可能造成更大副作用。

楊浚銘說,既然巴金森病趕不走,不如當成朋友一起和醫師好好了解認識它,透過規律用藥穩定病況,保留日常自理的能力與良好的生活品質。

更多新聞報導

巴金森氏症 關節疼痛 關節炎 神經內科 跌倒 失智

吃得少體重卻飆高!夏天「兩種食物」吃下去,熱量暴增更易胖!

聽力惡化、暈眩、耳鳴...恐耳中風!醫:錯過黃金期限醫治,恐聽力永久損傷

延伸閱讀

轉化孝道舊觀念:千萬不要覺得,不幫他做就是不孝!醫師:應追求活躍老,每一刻都動到!

資深大人上課囉!熟齡專屬的運動課,讓輕鬆深蹲變得有可能

看似肥胖,卻有肌少症?吞嚥困難、行動不便...避免「肌少症」惡性循環!

關節炎不只有一種!退化、類風濕...一解常見4大關節炎發生原因及症狀

相關文章

穀雨一到小毛病變多!肌肉痠痛、消化不良怎麼辦?中醫授保健秘訣

膝蓋痛、關節炎纏身,竟是腸道惹的禍!養腸護膝3招必學

枕頭「細菌量」比馬桶高1.7萬倍!超過這天數未清洗恐毛囊炎

補眠不成反傷身!研究:睡眠超過9小時,中風機率多一倍

為什麼會得癌症?醫曝4大引爆原因,6方法有效預防癌上身

晚上開燈睡恐引發「5疾病」,太可怕快改掉這壞習慣

熱門文章

這癌症成熟男殺手!死亡率10年增44%,醫警告:出現症狀恐已晚期

年過五十肌力逐年遞減,影響下半輩子的幸福!不可不知的中高齡肌力養成術

提早退休躺平!3方法用投資打造被動收入,花到95歲仍有錢

養生村養老好心動?專家揭「不能說的秘密」,4大重點付費前避雷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