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無力倦怠可能是因為體內「濕氣重」!中醫師:少喝冰飲、吹冷氣 

人體本來就濕,潮濕環境下更難排除濕氣,整天感覺全身無力、元氣不足。

 圖/123RF
人體本來就濕,潮濕環境下更難排除濕氣,整天感覺全身無力、元氣不足。 圖/123RF

進入春夏季,氣候高溫又多雨,臺灣海島環境容易積濕氣 ,人體與天地相應,外界濕氣重,人體本來就濕,潮濕環境下更難排除濕氣,整天感覺全身無力、元氣不足,那麼濕氣重怎麼辦?濕氣重該吃什麼調理身體呢?今天就教你如何使用食藥材、按摩穴道排濕,做好體內環保!一起來看!

濕氣重怎麼辦?原因是什麼? 

夏天到來,南風起,濕氣重,很多民眾家開窗、吹電扇,反而地板、浴室,甚至冰箱表面都結滿水珠,屋子充滿霉氣,還可以用除濕機,但濕氣上身該怎麼辦呢?30多歲的陳先生渾身不對勁,檢查半天也查不出病因,最後求助中醫,台中慈濟醫院伍崇弘醫師望聞問切發現,原來陳先生是上班族 ,周邊有很多無法消散濕氣的因素,如吹冷氣、份量過多的水果,且天天都喝冰涼含糖飲料,全身無力就是太濕惹的禍。

伍崇弘醫師指出,可以用水蒸氣的概念來理解:水喝進人體,需要熱能把液態水變成水蒸氣才能送進細胞使用。經常喝冰水,熱能不夠馬上把水化為水蒸氣,於是身體瀰漫著水,濕氣重的人,吃什麼都補不到該去的地方,代謝性廢物反而會積在體內排不出去,濕久不去會積為痰,所以有些人痰多,都是濕氣作崇。

濕氣重的表現有哪些?4項自我檢視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伍崇弘強調,本來腸胃不好、消化吸收差,吃任何東西都馬上想排便,及心肺腎臟排水功能差都很容易成為「濕氣」一族。他建議排濕前先觀察,體內是不是真有濕的表現?主要可以觀察以下幾點:

1. 頭重、全身沒力氣:早上起床,沒有休息後的清爽,反而感覺很累。

2. 舌苔白、厚且膩:刷牙時就算刷去舌苔,不久就又出現。

3. 肌肉無力:脾主肌肉,當濕氣進入脾胃會有肌肉無力情形。

4. 大便不清爽:排泄物不成形、溏瀉、黏膩,或出現便秘但大便形質軟黏,則是更嚴重濕的表現。

濕氣重怎麼辦? 食藥材搭配穴道按摩 有助排溼

清除濕氣方式有很多,包括:運動發汗,水從毛孔出來是排濕很好的管道之一,上班族如果不能避免冷氣房,可以多運動,冰涼含糖飲料能不喝就不要喝,再喝就更濕,難消化的糯米類更是大忌,阻礙脾胃化濕的能力。

伍崇弘醫師建議透過食材、藥材除濕,例如:以豬苓、茯苓、澤瀉、白术與桂枝五種藥材組合的「五苓散」,有健脾利濕功效,但建議由中醫師診斷再行服用。

食療可選擇薏苡仁、紅豆及花椒、生薑等辛香料,還有白豆蔻、砂仁等,特別注意:薏苡仁、紅豆烹煮不加糖,生薑不去皮、花椒辛味都有益除濕,火鍋常有白豆蔻、砂仁,也具備辛香、化濕作用,酌量使用能幫忙排除體內濕氣。

穴道按摩也有助排濕,包括:足三里、三陰交等,都可健脾益氣除濕。

療日子小叮嚀:

天氣炎熱,難免來一杯冰涼含糖飲料,但也切記不要太常喝冰涼含糖飲料,若上班族無法避免吹冷氣,也可以藉由食材、藥材或是穴道按摩幫助身體上濕氣排除喔!

本文轉載自《療日子》,原文為:濕氣重怎麼辦?上班族要注意!吹冷氣、冰涼飲料都是禁忌!

更多新聞報導

保健 上班族 濕氣 穴道按摩

7/8世界過敏性疾病日 改善環境遠離過敏原、勤洗手降低風險

確診康復後出現「長新冠」該看哪一科?整合門診資訊一次看

延伸閱讀

濕氣重不只有「水腫」問題!中醫揭6症狀4解方一次看

營養師推薦「1410飲食法」比168斷食輕鬆還有效!(內含一日食譜推薦)

上班族的生涯 努力學習卻被解雇

精油舒緩疫情焦慮 搭配按摩 深度放鬆

相關文章

膝蓋痛、關節炎纏身,竟是腸道惹的禍!養腸護膝3招必學

枕頭「細菌量」比馬桶高1.7萬倍!超過這天數未清洗恐毛囊炎

補眠不成反傷身!研究:睡眠超過9小時,中風機率多一倍

為什麼會得癌症?醫曝4大引爆原因,6方法有效預防癌上身

晚上開燈睡恐引發「5疾病」,太可怕快改掉這壞習慣

巴金森症如何治療?持續運動不可少,服藥最忌這1事

熱門文章

這癌症成熟男殺手!死亡率10年增44%,醫警告:出現症狀恐已晚期

年過五十肌力逐年遞減,影響下半輩子的幸福!不可不知的中高齡肌力養成術

養生村養老好心動?專家揭「不能說的秘密」,4大重點付費前避雷

怎麼減都沒效?中年發福全因「脂肪在吵架」醫曝最新減重趨勢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