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胃食道逆流竟會造成「胸悶、喉嚨痛」?醫:睡覺方向也很重要!

現代人的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再加上熬夜、吃消夜等不良生活習慣,越來越多年輕人會因為胸痛、喉嚨痛,跑去看心臟科及耳鼻喉科 圖/freepik
現代人的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再加上熬夜、吃消夜等不良生活習慣,越來越多年輕人會因為胸痛、喉嚨痛,跑去看心臟科及耳鼻喉科 圖/freepik

5/29為世界腸胃健康日,近日同業分享了一件特殊的現象:現代人的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再加上熬夜、吃消夜等不良生活習慣 ,越來越多年輕人會因為胸痛、喉嚨痛,跑去看心臟科及耳鼻喉科,他們描述自己胸口灼熱、喉嚨痛、聲音沙啞,常在第一時間被誤以為其他疾病,許多患者流連在心臟科、胸腔科和耳鼻喉科,幾經波折後,才發現原來是胃食道逆流 作祟!

胃食道逆流恐導致「潰瘍、食道狹窄」,台灣是亞洲之冠

胃食道逆流是胃酸、食物等胃內容物逆流到食道出現的疾病。食道不具備胃壁的自我保護機制,每次逆流都會造成傷害,久而久之食道的傷口形成潰瘍,甚至因為反覆的「受傷-復原」循環,讓食道纖維化,失去彈性後逐漸窄化。

臨床上,許多食道窄化的人會覺得吞嚥困難 ,到後來甚至無法吞下固體的食物,需要醫師用消化道內視鏡將食道勉強撐開。疾病至此,不僅生活毫無品質可言,吃不下也造成營養不良。

長期的食道傷害,更是讓食道腺癌風險增加。近年來我發現,本來常見於歐美國家的食道腺癌,在台灣也不斷增加,醫學文獻指出,台灣胃食道逆流比例其實是亞洲之冠,可見胃食道逆流問題已日趨嚴重。

生活、飲食 太多壞習慣!即時檢查、做好預防

根據聯安診所內部統計,平均每4人就1人有胃食道逆流,近八成患者為30~59歲。而年輕人罹患胃食道逆流,原因無非是兩種:生活和飲食習慣改變。

上班族長年加班,生活作息不規律;生活習慣進一步影響飲食規律,太晚吃飯或愛吃宵夜,常吃得飽飽就睡覺。喜愛甜的、酸的、炸的、菸酒咖啡或刺激性食物,或愛吃大餐,到吃到飽餐廳拚命想吃回本的這些飲食習慣,久而久之,胃食道逆流自然易發生。

台灣胃食道逆流比例其實是亞洲之冠,可見胃食道逆流問題已日趨嚴重。 圖/freep...
台灣胃食道逆流比例其實是亞洲之冠,可見胃食道逆流問題已日趨嚴重。 圖/freepik

高壓、日夜顛倒的上班族、肥胖、愛抽菸喝酒者,尤其是有相關疾病家族史的人,更應該提高警覺。考慮到胃食道逆流有致癌風險,如有親人在40歲時罹患食道癌,建議就要提前十年,也就是在30歲時開始規劃檢查,提早預防。

胃食道逆流篩檢工具相當完備,包括上消化道攝影和胃鏡檢查可供選擇。我建議民眾可優先做胃鏡檢查,若發現異常,可以馬上取樣化驗。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是首要之道! 參考這兩個小技巧

聯安診所統計大約有6成胃食道逆流者並沒有症狀,許多民眾是在例行檢查中,意外發現,更顯得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若確診有胃食道逆流,一般來說都是藥物治療,但長期服用制酸劑對胃部健康不利,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才是長久之道。舉例來說,戒掉菸酒等刺激物,避免吃得太甜、太酸或太油,找出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的特定食物;適當的減肥、穿著寬鬆的衣物,也能降低腹部壓力,避免胃酸逆流。

曾有位才30歲的年輕人,常胸悶、不舒服,打嗝時都嚴重胃酸逆流,當時我就提醒,可先減重至少5公斤,並搭配飲食調整,減少酸甜食物、將晚餐時間提早,再搭配些「小技巧」,像是在加班前先吃晚餐,睡前2個小時停止飲食;採用左躺睡姿,使胃酸與食物留在胃中,並用15-20公分的枕頭墊高頭部,都可以改善逆流風險。隔年再回來健檢時,他的胃食道逆流狀況已大幅改善。

大部分腸胃道的問題都是「吃」出來的,只要願意改變飲食習慣,都有機會可以根治。 圖...
大部分腸胃道的問題都是「吃」出來的,只要願意改變飲食習慣,都有機會可以根治。 圖/freepik

腸胃疾病多是吃出來的!從源頭避免,擁抱全身健康

許多年輕人都有為胃食道逆流問題,不過大部分腸胃道的問題都是「吃」出來的,只要願意改變飲食習慣,都有機會可以根治。

像是減少高油高糖的西化飲食,不僅保護消化道,也能避免肥胖;穩定作息除了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對於大腦健康也有正面影響。預防消化道疾病還提升全身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本文轉載自《聯安醫周刊》

更多新聞報導

保健 胃食道逆流 飲食 生活習慣 吞嚥困難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致力為國人做好健康資產管理,來自國內各大醫學中心專科醫師,秉持專業、人性、效率、完整四大服務理念,與國際同步提供最先進的預防醫學思維。橫跨五大健康產業「健康檢查+健康資產管理+整合醫學+保健食品+健康餐食」,率先提出1+364健康管理概念,利用1天健檢開始,其餘364天也帶大家一起「找健康」!

30秒運動示範/ 待在家更要瘦 3招居家燃脂毛巾操

防疫三級、煩躁也三級了嗎? 正念減壓的3個練習

延伸閱讀

膽固醇過高外加貧血怎麼辦!?營養師傳授「最鐵」飲食原則

食譜分享|鳳梨只當水果吃?藥師教你另類吃法,不僅開胃又養生!

癌症治癒不代表擁有「免死金牌」,健檢3大迷思絕對別誤解!

減醣也要懂「看醣」,立即查看看你每天吃多少醣!(內含查詢連結)

相關文章

午睡變健康殺手?研究:超過1小時恐增中風、糖尿病風險!

每4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醫建議65歲女性做骨鬆篩檢,避免5大恐怖後果

提早預防流感,降低9成傳播率!醫授辦公室防流感必備10招

節氣雨水到來!養生重點在「這器官」保暖防寒、排除體內濕氣這樣做

痛失手足太傷「心」!研究指出:兄弟姊妹離世,心肌梗塞風險恐增66%

頻尿、尿急、尿不乾淨?醫師揭密「錯誤的上廁所習慣」讓妳膀胱越來越弱!

熱門文章

「10年來冷最久冬天」隱藏吃電怪獸,耗電不輸冰箱!台電教6招省錢

新北市民專屬!最低6千入住新房,2025社會住宅申請條件公開

住院請看護「5醫院」免費!2025「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申請方式、價格 懶人包一次看

提早預防流感,降低9成傳播率!醫授辦公室防流感必備10招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