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煩惱】提問:我發現8歲的孫女好像會偷錢,前陣子我把家中要繳的費用裝在紅包袋放桌上,隔天卻發現少一千元,我很確定我放多少錢,家中除了我跟先生,只有小孫女放學後會過來待一陣子。
我問先生,他說根本不知道我錢放哪,我後來直接問孫女知不知道錢去哪?她看起來有點緊張說「不知道」,我直覺是她拿的。唉,我跟兒子教育理念不合,沒證據要怎麼跟兒子媳婦講?8歲就偷錢,真讓人擔心…
還在讀小學的孩子,疑似偷錢又說謊,家長該怎麼教才能導正行為、並給予正確的金錢觀?回應這則「橘煩惱」,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臨床心理師林維君,首先提醒「身負教育責任」的家長輩,可以先思考「孩子的財商教育足夠嗎?」、「孩子理解金錢的運作模式嗎?」。
「錢」擁有各式各樣的潛規則
林維君表示,其實「錢」是一種文化下的產物,是人類文明從「自給自足」到「以物易物」,最後以「錢」作為一種共同約定,基於互信的交易仲介貨幣。
因為「錢」擁有各式各樣的潛規則,它在人類社會非常不直觀、不自然。所以有關於金錢的觀念架構,是「教育者」需要特別跟孩子解釋的。
因此「看到家裡的錢就拿走」的行為,有可能是孩子還沒受到「財商教育」,他拿走家裡的錢,就像平常在家中拿了餅乾、玩具一樣,對孩子來說,那並非是「偷」,而是在還不懂社會潛規則的狀況下「拿」了,但孩子不瞭解「拿」的後果。
阿嬤想跟孫女聊聊 要注意什麼?
那麼,當阿嬤發現自己的錢不見了,該如何與孫女溝通 呢?林維君表示,阿嬤推論錢不見是被人拿走,且懷疑是孫女做的,因此才延伸出「8歲孫女會偷錢怎麼辦?」的詢問。
但回到最初的「事實」是錢不見了,錢不見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放錯位置、掉在某處。若阿嬤一開始就推論是孫女拿的,就會造成「先射箭再畫靶」的現象,也就是「我已認定是妳做的,會找出證據讓妳承認」。但無論大人小孩,只要被人指控,無論是否為實,一定都會相當不安,看起來就更讓人懷疑。
因此,阿嬤跟孩子的溝通,務必先回到「錢不見的事實」,而非從推論嫌犯那一步開始。例如,可以跟孫女說:「阿嬤發現紅包袋裡的錢少了,那是我要繳費的錢,錢少了很麻煩,我也擔心錢怎麼會不見。妳可以幫阿嬤找找嗎?還是可以幫我想一下,錢可能在哪?」
以「無知、好奇」的心態,而非「審問」,來和孩子溝通,加上孩子多半都有惻隱之心,不願看到家人擔憂受苦。若真是孫女拿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她會比較安心承認;而若不是孫女拿的,也可看見小女孩跟妳一起焦急找錢。
若孩子真的「拿」錢 請給予機會教育
林維君表示,若孩子真的「拿錢」了,不妨趁機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可以跟孩子討論社會的金錢原則,例如「賺取:自己可以付出什麼能力,換取現金」、「儲蓄:壓歲錢及零用錢,是否有存下來」、「借貸:跟誰借?需不需要算利息?」等。
孩子拿了大人的錢,必然有原因與動機,有可能有想買的東西,甚至嚴重一點,可能是孩子在學校被勒索了;但無論是什麼原因,冠以「偷錢」這麼嚴厲、有道德譴責的概念,會讓孩子相當不安、羞愧,更無法坦白生活中的困境。
最後,林維君表示,當阿嬤想跟其他家長提到情況時,同樣不要以批判的角度出發,而是提醒其他家人,自己發現8歲孫女對金錢的觀念還不足夠,且已經做了哪些溝通,希望大家一起建立財商觀念給孩子。
面對孩子的狀況,先表達關心和同理,再提供指導和建議。才能讓他們有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才能讓孩子有正確健康的財商觀念。
〈本文僅為專家意見,非本平台立場〉
│更多精選推薦↓↓↓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