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煩惱】18歲女兒想飛韓國當明星!勸她放棄卻被回:直接去你也不知道

【橘煩惱】提問:我年近40才得小女兒,對她疼愛有佳,毫不吝嗇給她各項資源,期盼她長大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現在女兒滿18歲就讀大一,亭亭玉立,她跟我說以後想去韓國徵選當明星,我以為她隨口說說,沒想到她真的報名。我覺得聽起來很危險,勸她不要,她還回我「直接去你也不知道」。

我非常震驚擔憂,我知道有夢想很好,但演藝圈那麼複雜,她又那麼年輕,遠赴韓國我沒辦法一直陪在身邊,她真的想清楚了嗎?孩子有夢想,父母就該無條件支持嗎?我想勸她放棄,我該怎麼做?(台北陳小姐)

孩子夢想去韓國徵選當明星,我覺得聽起來很危險,勸她不要,她還回我「直接去你也不知...

孩子夢想去韓國徵選當明星,我覺得聽起來很危險,勸她不要,她還回我「直接去你也不知道」。孩子有夢想,父母就該無條件支持嗎? 圖/pexels

父母們一定還記得家中青少年子女,兒時蹣跚學步的模樣,在他成長過程中給予最大的鼓勵和支持。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過去牽著的那雙小手,現在跟你一樣大了。看著自己的青少年子女,焦慮著不知道該如何放手?父母該如何從牽手、放手到成為孩子發展自我的推手?

先別否定 真誠告訴孩子「做為父母的擔憂」

回應這則「橘煩惱」投稿,諮商心理師許筑媛建議,在勸孩子放棄夢想計畫前,可以先瞭解自己對孩子的夢想計畫有哪些擔憂,越具體越好,並條列出來。例如:我擔心女兒在當練習生的宿舍生活,她知道怎麼煮飯或洗衣服嗎?我擔心在當練習生的時候有意圖不軌的人接近她,她懂得怎麼保護自己嗎?

許筑媛表示,這是身為家長的真實擔心,家長需要尊重自己的擔憂,不需粉飾太平,而是真誠且尊重地告訴孩子:「當你跟我說『直接去你也不知道』時,我真的很擔心,但同時很欣賞你有自己的夢想,對於你的夢想有一些很實際的部分,我們需要一起討論。」

青少年子女大多受不了:父母大吼大叫、被父母否定、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是為自己好所以要聽話。

大多數青少年子女喜歡的是:被好奇詢問、好好傾聽、被具體肯定。

當父母不急著否定子女,而是先看清楚自己的擔憂,重視自己真實的心情,並冷靜地對青少年子女陳述感受和想法,好奇地詢問「為什麼」,大多數青少年子女會願意跟你一起腦力激盪。不過,就算經過腦力激盪,也不代表孩子不會失敗或跌倒,讓子女自己去嘗試解決人生的跌倒和挫折,神奇的是,他們會更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

孩子在與你的互動中,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並有能力好好表達,同時,也學會用尊重、同理的態度去面對相遇的人;當你讓孩子嘗試解決自己的困難,他們會從中學會負起人生責任,不再只是等著被餵養答案,而是邁開步伐找答案。

孩子成年了 爸媽放心「無為而治、授之以漁」

許筑媛提醒,親子教養的最終目標是教會孩子「自我負責」與「同理他人」,而當成年子女已擁有「自我負責」與「同理他人」兩個能力後,父母可調整管教方式,信賴孩子,逐漸放手。許筑媛提及《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一書建議家長可依循的方向有二:

1.無為而治

教養的無為而治,並非甚麼都不做,而是不過多干預,順其自然,充分發揮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自我實現

2.授之以漁

對青少年子女說教或直接告訴孩子如何做,這是受人以魚。陪著子女討論解決方式,由青少年自己執行,並承擔其自然後果,這是授之以漁。

許筑媛表示,親子教養的核心是「幫助青少年子女做好迎接生活的準備」。過程中,父母會對「青少年子女是否有能力承擔巨大的生活挑戰」,產生非常多焦慮與擔憂,因此當父母越專注於瞭解並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越有可能提供青少年愛與信心,培養他們成為有能力的大人。

孩子準備好了 爸媽就該「無條件支持嗎?」

對於「父母是否該無條件支持孩子夢想?」的提問,許筑媛回應,爸媽需要先理解「無條件的愛 ≠ 無條件支持」。「無條件的愛」是指孩子出生後,父母不問原因,都會純然地愛著孩子;但「無條件支持」是指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事,父母都支持他的行為,這樣恐會偏於溺愛。

大多父母對子女,都擁有無條件的愛,但要進行到無條件支持,中間會經歷很多現實考量,以這篇「橘煩惱」為例,孩子執行夢想時,會有經濟花費嗎?家裡是否能夠支持,若女兒最後沒有出道,會不會面臨違約金,家裡能夠承擔嗎?這些都是爸媽應該與子女溝通 的,進而讓孩子理解,父母會無條件愛孩子,但與無條件支持孩子任何行為是不同的。

爸媽整理好擔憂 帶著「善意理解」進到溝通

在釐清以上想法後,要進到實質溝通,許筑媛建議,「不要急著否定孩子,整理好自己想講的(擔憂的)部分,帶著善意與理解進到溝通狀態,與孩子討論出解決辦法」。

若是想勸孩子放棄,也不要以「勸放棄」為重點的去主導整個溝通,而是以「我想理解你」的態度,好好將擔憂表達出來,進而與孩子討論,最後達成共識。

例如,父母有經濟上的考量,那女兒能否介紹經紀公司的培訓計畫,是否足夠完善能照顧受訓者在異地的基本生活;或是父母不捨與孩子分隔兩地,那女兒可否和父母建立通暢的聯絡模式。

過程中,父母陪著孩子去梳理可能遇到的挑戰和困難,並逐一討論解決方法。孩子練習協助父母放下擔憂;父母練習相信孩子處事能力。鬆開緊牽的手,攤開掌心,才能成為推手。

│更多精選推薦↓↓↓

延伸閱讀

照顧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沒有任何關係的付出是「應該的」

什麼都不要!當年邁父母進入「叛逆期」,子女該何解?

找不到重返社會的勇氣....「繭居族」不出門、不見人,唯一經濟來源是8旬父母...

不怕丟臉!失業、離婚再搬回父母家,迴力鏢世代:生活成本大幅降低

相關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