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沒有任何關係的付出是「應該的」
隨著人生進程,我們將面臨哪些心理課題?成年後,家人間的最適距離該如何拿捏?擁有十年以上專業諮商經驗的心理師,以真實案例解析,陪你理解家人這種病,一起突破相處上的困境。《我們是血脈相連的陌生人》精彩試閱:
不理所當然要求愛的回報
「別活在『你應該如何』的責任感與罪惡感枷鎖之下。」
將愛的價值,折合為現金
俗話說:「子女是前世的債主。」但也有句話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那麼,「任何父母都應該為子女奉獻,不求孩子的回報。」和「父母有權向孩子索求自己付出的一切。」這兩種說法到底哪一個才正確呢?
過去曾發生過某個社會案件,是一位含辛茹苦將兒子拉拔成醫生的母親,將兒子告上法院,要求兒子支付扶養 費。兒子雖然每個月的月薪高達八百到一千萬韓幣,卻在和生活困苦的母親決裂後,不再提供母親零用錢。法院裁定兒子必須每個月給與五十萬韓幣的生活費,直到母親過世為止。父母與子女之間愛的價值,被折合成了現金。
在人際關係 當中,當愛的價值無法轉換為彼此所期待的形式時,即使是具有血緣關係的父母或子女,也可能因此變得比外人更疏離。
我在地方邀請的作家講座上,遇到了七十多歲的婦女梁順。演講結束後,梁順走向正在收拾東西的我,開始吐露心中對孩子的不滿。
「孫老師,父母應該可以要求孩子買需要的東西給自己吧?或是跟孩子要點零用錢吧?這難道是什麼滔天大罪嗎?是誰把他們養大的?」她說自己急需用錢,想找已經出嫁的女兒幫忙,卻被女兒委婉拒絕。梁順也知道女兒手頭不寬裕,能體諒女兒的處境,但是女兒卻說出一番怨恨父母的話,傷透了她的心。
「我是媽媽的提款機嗎?有事就打電話來要錢,妳又沒為我付出過什麼,搞得我很不開心……妳每次這樣的時候,都讓我很痛苦。」雖然從小家境不算寬裕,但父母還是努力想讓女兒過著不愁吃穿的生活,梁順很想反問女兒:「哪裡沒付出?」但最後還是忍了下來。然而,內心、鬱悶的心情,即使經過了一段時間還是無法完全消失。
從失望開始,彼此鎖上心門
一直以來,女兒都是梁順心中最大的驕傲。求學時期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讓身為母親的她很有面子;女兒也從未請過家教,順利地考上了名牌大學,更是大學四年都領獎學金的優等生。大學畢業後,女兒立刻進入人人稱羨的大企業工作,三十歲那年和公司的前輩步入禮堂。在梁順眼中,產後依然繼續工作的女兒相當可靠,讓人感到非常放心。
但最近母女間越來越少聯絡,逢年過節或生日時也只是匯錢過來,說自己忙到沒時間回家。梁順知道女兒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當然很辛苦,也就沒有特別放在心上。
但是久久才打一通電話給女兒,女兒的態度卻產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梁順想了一整晚,輾轉難眠。「這孩子怎麼會這樣?是家裡發生什麼事嗎?夫妻吵架了?還是孩子不聽話呢?」」再怎麼想,也找不到合理的解釋。
最後,梁順突然想起三個月前發生的某件事。
三個月前,女兒曾打電話表示新買的公寓要付中途款3,目前還缺一點資金,希望能向母親借點手上的閒錢。梁順與丈夫退休後,夫妻倆只能靠老人年金和子女補貼的零用錢生活,手頭上不可能有多餘的錢。女兒聽起來非常失望,立刻掛上電話。不久後,梁順打電話給女兒,想詢問這件事後來如何處理,女兒只有淡淡地說提高了貸款金額,已經解決這件事。
梁順當下只覺得幸好解決了,卻沒想到女兒可能因為此事,對父母心生埋怨。梁順感到十分難過,開始忿忿不平,明明知道父母的情況,卻用這個理由疏遠母親,想到這裡,積壓已久的負面情緒便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現在幫不上忙了,就把我當成廢人。」
不存在「父母就應該要」,或「子女就應該要」的道理
最近走在街上,經常看見滿坑滿谷的夾娃娃機。從娃娃、玩具、糖果、扭蛋到生活用品,各種新奇的物品被擺在夾娃娃機裡。運氣好的話,還能夾到比花費金額貴上好幾倍的東西。
回想起小時候,學校前的文具店也有抽抽樂。每次撕下抽抽樂上的貼紙,心中就緊張得不得了。文具店販售的商品也不少,從古早味餅乾到文具用品都有。
所以玩抽抽樂獲得好東西的那天,放學回家的路上總是開心無比。獲得的回報比自己付出的還多,相信沒有什麼比這個更令人興奮的了。
這樣的心態在多數人身上都會出現。小從餐廳免費贈送一顆煎蛋,到平常想買的東西因為太貴而猶豫,但現在竟然打五折;或是貸款買的房子一夕之間飆漲,相信沒有人會抗拒這樣的好事。人際關係也是如此。在與他人的互動中自然而然會產生期待和回報,使雙方感到「喜悅、滿意、滿足」。梁順感到不開心,主要是因為結果與她所期待的回報不同。
本文摘自《我們是血脈相連的陌生人》,2023/04/24 悅知文化出版
林萃芬的關係修復課/因為最親密,所以最在意
家人關係,常常是不知如何相愛,卻最會互相傷害。總在說出傷人的話後後悔不已,或對冰冷的親密關係感到難受,留下滿滿的遺憾...
《橘世代》與林萃芬重磅推出「關係修復課」,針對「子女、伴侶、長輩、自我」四種關係開設實用工作坊,不再相愛容易相處難。
立即查看課程詳情》https://bit.ly/3Hm154h
詢問課程/報名方式>客服電話:(02)2649-1681 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