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煩惱】提問:我是66歲的獨居婦女,最近嫁出去的女兒回家幫忙打掃家裡,竟然把我的藤椅和廚房的醬料罐丟掉,女兒說過年要到了整理 一下「椅子壞了已經有十幾年」、「醬料瓶很髒」,放那邊就是我的,我沒有想要丟!女兒跟我說學了斷捨離 ,想讓家裡變整潔,她學了整理就總是想要動我的東西,我們以前東西都用很久,為什麼現在子女都不懂得珍惜東西,那麼輕易就把東西丟掉?(彰化陳小姐)
年末是整理的時節,特別近年「斷捨離」因為傳達「整理環境同時也整理人生」的概念,蔚為熱門的生活理念,但是部分長輩對此很難以適應,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臨床心理師林維君分享,其實有3個面向可以了解何以對於環境整理,會有世代認知落差。
物品價值觀 出現世代差異
首先她指出,舊時代背景因為物質缺乏,講求的是東西耐用且樸實,能盡量用久一點是美德,即使部分損壞了,透過一些生活智慧能繼續存留就存留,或是物品會和過往記憶連在一起,丟棄會牽連到情感的割捨。但是現在是消費型時代,大眾期望讓生活品質改善,現代商品具主打功能導向的特性,女兒這個世代對物品多在思索「機能能夠更好,錢夠的話為什麼不換呢?」
空間/物品主權被侵犯
林維君表示,長輩很重視物權的概念。當孩子小時候還住在一起的時候,爸媽購買的東西會任由子女自由使用,就是大家的,可是當子女離家,家裡的東西主要變成父母自己管理和使用,所以父母會認為是「我的」,要是以返家的女兒視角,認定和爸媽還是互相依賴的關係,回家一趟,舊家的東西的仍是原生家中成員共同隸屬的,認知上就不同了。
因此,林維君分析,對這位媽媽來說她會表示不理解女兒何以會動自己的東西,物品其實是個人主權的延伸,丟掉物品等於是不尊重主權,甚至可能引發負面想法「你丟我的東西,會不會哪天你也把我丟了」。
另外,老人家對於環境變動的適應力較小,特別大型家具被挪動、體積或顏色改變了,會讓他們感到不安,因為生活動線會隨之變動。
失去自我的不安
林維君表示,如果被動到物品,常聽到的回應是「我自己會弄」,因為身為大人,管理物品也是代表能自我掌控,看到子女大動作整理,好像失去管理我物品的權利,也會影響到自我控制的感受,導致不安。
以上長輩可以試著理解雙方差異外,林維君也建議子女,要幫爸媽整理前,可以先從自己的主控區域開始維持整潔,例如個人房間,將以前留在房間的筆記、信件等整理完善,相信父母看到成果會漸漸敞開心。
再來就是了解父母期待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或許是家人同桌好好坐下來吃飯,但餐桌總是堆滿雜物,子女可以徵求同意後再協助處理,才能讓雙方維持和諧外,爸媽也會更實際感受到整理的美好。
最後,整理本來就是一個需要循序漸進的事,千萬不要太快放棄,如果保持溝通與微小變動地整理,父母都會感受到,說不定就願意更多交給子女整理。
〈本文僅為專家意見,非本平台立場〉
│更多精選推薦↓↓↓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