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簡易「手指操」自我檢測巴金森氏症,萬一有症狀又該看哪科?

巴金森病是吃藥就能控制的疾病。 圖/記者黃士航攝影
巴金森病是吃藥就能控制的疾病。 圖/記者黃士航攝影

60多歲江先生今年確診巴金森病,起初他只感覺左腳左手不協調,在朋友建議下,到神經內科 就醫檢查。許多巴金森病患者可能經多次轉診、檢查,才會找對醫師看對科,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許永居指出,下半身出現異狀,可以用簡單的「巴金森病手指操」辨別,進而提早就醫。

平時在山上做事、務農的江先生,在太太眼中是個談笑風生的丈夫,但這一、二年間上揚的嘴角漸漸平緩,腳步開始不穩,手部也不協調,原以為是過去受傷的舊疾復發,看了醫師才知道這些症狀都是巴金森病的動作障礙。治療路上,始終陪伴的江太太也加入與醫師討論,江先生定期向醫師反映服藥情形,他認為,好好吃藥才能讓自己舒服一些。

自我檢測 有異狀快就醫

許永居說,台灣動作障礙學會推出「巴金森病手指操」,可以進行初步的自我檢測,只要請長輩將左右手掌打開,大拇指輕觸食指25下來判斷,一發現速度變慢、停頓打不開,就有可能是巴金森病。醫師看診時,也會注意病人走進診間的速度、坐下時會不會有摔倒傾向進行診斷。

「巴金森病是吃藥就能控制的疾病。」許永居強調,但務必定期回診與醫師調整用藥方針,尤其初期服藥有一定的藥效持久性,隨著病情進展,藥物必須改變或調整。這凸顯在地就醫的重要性,否則只為了一次回診舟車勞頓到外縣市,會大幅減少病人就醫動力。

漫長的治療旅程,病友難免有厭倦、憂鬱情緒,許永居鼓勵病友,把疾病想像成感冒、失眠,規律服藥,長年與疾病共存,若出現情緒低落等狀況,也有同時改善巴金森病及憂鬱症狀的藥物可治療,不需過於悲觀。

許永居說,就如同他初次在療養院遇到臥床十年的巴金森病患者,經過二、三年治療後,病人在醫護人員面前重新站起來的情景,不僅燃起他對於這項疾病的研究,更證明了藥物對控制病情有幫助。

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許永居。 圖/馮樹妍攝影
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許永居。 圖/馮樹妍攝影

更多新聞報導

保健 巴金森氏症 神經內科

別什麼都想留到老後!日本「獨老清單」學會放棄只留下對的事物

乾到影響生活、丟工作!如何治療乾眼症?先了解症狀、類型

×

LINE POINTS 限時送,享受日常小確幸

登(加)入 udn 會員不只享專屬優惠,現在再送 LINE POINTS 5 點!即日起至 11/20,不論新朋友或老朋友,輕鬆加入就有獎 ( 每日限量 1,000 組,不定時放送 ),馬上入手點數,讓生活多一點開心回饋。

延伸閱讀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頻率」不同成重要判斷關鍵!

胃口變差、心情低落都是帕金森病「非動作」症狀!一招在家自我檢測

巴金森病友 透過語言治療 減少嗆咳 可望拿掉鼻胃管

確診後「頭好痛」?醫警告:避免服用過多止痛藥和「3C食物」!

相關文章

中風後神經損傷只能臥床?醫分享「4救命手術」有望重新站起來!

整天戴降噪耳機超傷耳!維持「這頻率」保護聽力,出現3症狀立刻就醫

喝無糖、低糖飲料比較健康?1肝病風險竟比含糖更高!3症狀最常見

50歲男性體力變差、突然發燒,竟是「存活期僅2年」的這種癌症上身

頭痛、肩頸痠痛,快按風池穴舒緩!按摩訣竅曝光,但4種人需避免

30歲後骨密度雪崩式下降!易骨折、恐變矮4公分…快用3方法預防骨質疏鬆

熱門文章

沒生重病,卻頭暈到無法走路!50歲婦戒掉「1健康食物」不吃藥就痊癒

母女都做「胃繞道手術」順利減重,20年後雙雙就醫:2症狀太嚴重

媽媽外遇生的小孩,也可能分我的財產!法律保障的「特留分」,遺囑也難擋?

開養老院讓長輩白吃白住?23歲年輕院長:做長照要有良心,不會趕走他們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