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節氣「大暑」同是心肌梗塞好發季!輕微不適別誤為中暑感冒

今日(22日)是24節氣的大暑。(圖片為網路示意圖,非疫情間拍攝) 圖/unsplash
今日(22日)是24節氣的大暑。(圖片為網路示意圖,非疫情間拍攝) 圖/unsplash

今日(22日)是廿四節氣的大暑,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廖國宏提醒,最近炎熱高溫,除了要預防熱傷害(中暑 ),夏天也是心肌梗塞 的好發季節,初期症狀與中暑、感冒類似,民眾容易因此輕忽,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跳急促、呼吸喘、身體虛弱無力等情況,應盡速就醫。

廖國宏醫師指出,最近收治幾位心肌梗塞的急診患者,病人其實在數天前就已經發作,可是卻都以為是高溫中暑或感冒,疫情期間不想進醫院檢查而強忍著不舒服,反而因此延誤治療時機。

廖國宏說,心臟病發作不一定有明顯徵兆,有的症狀輕微或非典型而不易察覺,可能的症狀包括胸口疼痛、胸悶、呼吸急喘、呼吸困難、疲倦、全身虛弱無力等,雖然有些人當下可以忍受撐過不舒服症狀,卻可能已經對身體留下傷害,日積月累恐造成心臟衰竭,甚至引發猝死,不可不慎。

廖國宏醫師發現有的病友把心血管疾症狀引發的病灶當成感冒,沒有馬上就醫相當危險。
...
廖國宏醫師發現有的病友把心血管疾症狀引發的病灶當成感冒,沒有馬上就醫相當危險。 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醫師指出心臟最適宜的氣溫是攝氏22至25度,因此低溫寒冷的冬季,以及酷暑炎熱的夏季,都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期。

夏季應慎防高溫與劇烈溫差對心臟造成的影響,在烈日高溫下工作、活動,或進出冷氣房的冷熱落差,不論室內與室外都應多加留意。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人體的血管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心臟負擔變大,再加上夏天流汗蒸發水分,如果沒有適時喝水補充,血液變得濃稠,就可能讓冠狀動脈或腦血管堵塞,嚴重恐引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

此外,身處劇烈溫差環境會讓交感神經亢奮,血管收縮壓力瞬間增大,容易造成動脈血管的粥樣硬化斑塊破裂,進而引發心肌梗塞。

廖國宏醫師強調,夏天應多補充水分,避免在大太陽下做劇烈運動或工作,在室內要避免門窗緊閉悶熱不通風,進出冷氣房需留意溫差變化。

此外,心臟病好發於中壯年,男性約40至50歲,女性約50至60歲,以及三高 患者(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有家族病史與抽煙者,都是好發族群,應落實控制三高,飲食要節制,不要吃太鹹,戒菸或少抽,並且養成運動習慣。如有疑似症狀,應該到醫院檢查治療。

更多新聞報導

保健 鄭國樑 中暑 心肌梗塞 三高

疫情被迫退休?3招強化你的「職涯免疫力」

「一天喝茶8次!」 英國人到底在喝什麼茶?

延伸閱讀

【我和我的老朋友】老後第一課:同學會-回望青春,才明白許多事

【解封後來一場產地餐桌微旅行04】不再被遺忘的漁村 - 脫胎換骨的雲林海洋牧場

有點累了嗎?消除疲憊的4個生活提案

夏日出門不補水,輕微中暑嚴重恐致心肌梗塞!

相關文章

午睡變健康殺手?研究:超過1小時恐增中風、糖尿病風險!

每4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醫建議65歲女性做骨鬆篩檢,避免5大恐怖後果

提早預防流感,降低9成傳播率!醫授辦公室防流感必備10招

節氣雨水到來!養生重點在「這器官」保暖防寒、排除體內濕氣這樣做

痛失手足太傷「心」!研究指出:兄弟姊妹離世,心肌梗塞風險恐增66%

頻尿、尿急、尿不乾淨?醫師揭密「錯誤的上廁所習慣」讓妳膀胱越來越弱!

熱門文章

「10年來冷最久冬天」隱藏吃電怪獸,耗電不輸冰箱!台電教6招省錢

新北市民專屬!最低6千入住新房,2025社會住宅申請條件公開

提早預防流感,降低9成傳播率!醫授辦公室防流感必備10招

住院請看護「5醫院」免費!2025「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申請方式、價格 懶人包一次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