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影響下,民眾落實防疫新生活運動,戶外景點爬山、踏青更是多數民眾的首選,不少人會透過登山運動增加活動量,但登山仍須注意體力與身體條件,不是每個人想爬就可以爬,有的人爬沒幾階就氣喘吁吁爬不上去。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林俊維提醒,若發現自己與同年齡層的人相比,走路或爬坡體力明顯比別人差、或容易因為喘而停止活動,就應注意肺部狀況。
林俊維說明,肺功能降低,「喘」是最明顯的症狀,可以歸咎於幾種肺部疾病:氣喘、肺部纖維化甚至是肺阻塞 ,肺阻塞是重要卻常被忽視的疾病、又稱慢性阻塞性肺病,典型症狀表現為「咳、痰、喘」。
依據衛福部統計,肺阻塞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七位,每年有超過6千人因此喪命。林俊維說,在台灣,肺阻塞的危險因子為吸菸、二手菸、空汙、煮菜油煙、工業粉塵以及肺部感染等,大部分發病在40歲以上。
而吸菸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肺阻塞患者有8成以上都有抽菸習慣,抽菸的人常將自己長期的咳嗽與咳痰和抽菸的行為連接起來,將自身的不舒服合理化,或將「咳、痰、喘」症狀視為其他疾病導致,如心臟疾病,而忽略疾病的重要性。
因此,有些肺阻塞患者是因咳嗽、咳痰拖了一段時間,從診所轉介到醫院,或至心臟科門診檢查沒有問題,才被轉到胸腔內科就醫;甚至有患者肺功能已經惡化到需住院治療的程度才知道自己肺阻塞的嚴重性,林俊維提醒若「咳、痰、喘」超過2周,在診所當感冒治療無效,就應盡快到胸腔內科檢查。
除了平時爬山時注意之外,民眾也可以自行在家透過「一分鐘登階 肺功能測試」檢測是否有肺阻塞風險,以1階20公分來算,30個階梯約兩到三層樓的高度,若一分鐘若爬30階就喘到無法繼續,表示身體無法從事生活必須的活動,便可能為肺阻塞高危險族群,建議盡快到胸腔內科進一步檢查;一分鐘若爬30到50階,代表為肺阻塞中度風險族群,有抽菸者仍須注意;一分鐘爬50階以上者,則屬於肺阻塞低風險族群,肺功能屬於較正常範圍。
林俊維表示,一般人一分鐘若爬30階梯喘到無法繼續,可能為肺阻塞高危險族群,建議盡快到胸腔內科進一步檢查。
目前肺阻塞治療中,會依病人喘的程度分為0到4級,總共5級。第2級主要是和同年齡層做同樣活動時較容易喘,第3級是步行無法超過100公尺,而最嚴重的第4級患者,只能在家裡活動無法走出家門。
此外,肺阻塞患者族群也很多樣性,有些患者族群治療難度更高,如合併肥胖型的肺阻塞;也有肺阻塞患者BMI過低,可能為營養不良或疾病所造成的過度能量消耗所致,很喘、食慾不好造成身體消瘦,都是危險訊號。
林俊維表示,肺阻塞可控制、治療並維持良好生活品質,但就像高血壓一樣無法痊癒,目前主要治療是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藉由藥物讓狹窄支氣管擴張,改善患者的症狀;非藥物治療則要從生活習慣改變,包括戒菸、工作戴上防護裝備,建議家庭主婦炒菜開抽油煙機,甚至戴上口罩。
在預防感染方面,疫苗施打也很重要,建議民眾養成每日一分鐘登階自我檢測的習慣,檢視自己是否為肺阻塞高危險族群,留意自身肺功能。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