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四個養老壞習慣:太早退休、給子女太多錢...你做了幾個?

延後幾年退休,養老生活可能更舒適,很多父母都不甚了解這點。

 圖/unsplash
延後幾年退休,養老生活可能更舒適,很多父母都不甚了解這點。 圖/unsplash

《理財盲點》一書的作者Jill Schlesinger是CBS新聞網商業分析師,她提供財務規劃和投資建議,將近三十年之久。Jill曾有幾次重大的投資失誤,她花了很多時間分析自己以及其他聰明人,為什麼會犯下類似錯誤。

最後她明白:金錢深深牽動著我們的情緒,讓我們成為情緒的俘虜,所以,要探討如何聰明理財,就得先理解聰明人的情緒盲點。不論你想逃出財務無底洞,或想替未來存下幾桶金,《理財盲點》精彩試閱:

編按:本文主要以美國為例,但相同的養老問題,值得借鏡。

四大養老習癖

我看過許多年老父母重複犯下不少財務的錯誤。有人歸咎父母沒有適當規劃,但大部分要怪罪成年子女逃避責任。若不能督促父母和你一起協力打造養老計畫,等到父母搞砸,請你別生氣,因為他們需要幫助!錯誤原本可以輕鬆避免,卻導致情緒衝擊,造成家人損失大筆金錢。假如這些還不夠嚇得你採取行動,還能有什麼事呢!

養老習癖1:父母把房子過戶到子女名下

父母進入護理之家,美國醫療補助體系(Medicaid)會支付費用。如果父母的房子價值未超過預設限額(有些州是50萬美元,其他州較高),政府容許他們保留房子。假如房價超過這個神奇門檻,你父母若不是必須出售房子,就是必須做出安排,將房價與門檻值差額,支付給美國醫療補助體系。很多老年人不懂這項規則,以為只要房價大於門檻值,醫療補助體系將自動接管他們的房子。所以,這些人怎麼做?他們安排轉讓房產所有權給其中一名子女。是不是很聰明?真相卻非如此。

年老父母並不明白:他們可以保留自住宅,此外,倘若讓渡所有權給子女,則子女必須承擔可觀的潛在納稅義務。

如果父母是在數十年前購屋,價格是10萬美元,而現值是65萬美元;子女收到這項房屋餽贈,同時也繼承父母原始的10萬美元成本基價;也就是說,一旦子女賣出這個房產,即須依照現價(current price)與低成本基準(low cost basis,這個基準呈現父母當年支付的房產款項內容)的差額,支付長期資本利得稅(long-term capital gains tax)。換句話說,子女必須針對多出來的55萬美元,繳付長期資本利得稅。以20%的稅級來算(更上一階稅級約為23.8%),稅單金額高達11萬美元!

更糟的是,有些父母甚至沒有事先知會子女,就進行所有權轉讓。這種「小小」稅務真是令人好「驚喜」啊!但若父母過世,由子女繼承房產,子女將有權遞增成本基準,也就是說: 子女被視為以現值65萬美元購買這項房產,後來以65萬美元售出,以此為課稅標準,因此應繳稅額總計為零。若能與父母討論,事先規劃,當他們想把房子過戶到你的名下,務必阻止直接轉讓,你會發現談話真是值得。

養老習癖2:父母沒有足夠的流動資產

我認識一對夫妻名叫湯姆(Tom)和克莉絲(Chrissy)。他們有500萬美元資產,包括100萬美元的房子,300萬美元的度假房產,100萬美元的現金和投資。

克莉絲不太注意理財規劃,因為湯姆總是保證他會自行處理。他說:「別擔心,一切都好」。這對夫妻的三名子女從未質疑這項保證。退休幾年後,一切看似不錯,直到湯姆過世。

那時候,克莉絲和成年子女發現他們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克莉絲只有六十九歲,正值退休初期。有100萬美流動資產可以提領,加上社安保險金,原本已夠生活,但不足以維護兩棟房產。為使未來更有保障,她必須出售度假房產。

子女們心碎了,因為家裡擁有這項房產已經數十年。他們打算繼續在那裡度假,希望這項房產陪子孫長大。但克莉絲毫無選擇餘地,她對子女說:「接下來二十年,我不能冒著風險,犧牲自己的福祉。如果你們想湊錢向我買這間房子,那倒是可以,不然我就要擺脫它了。」於是克莉絲賣出度假房產,扣掉稅費和服務手續費,總共拿到230萬美元。

隨著父母日漸老去,倘若子女事先協助父母規劃照護事宜,即可提前幾年發現問題,想辦法為家族留下祖產。如果證實不可行,即使知道會失去度假屋,仍有時間自我調適,而非突如其來的打擊。

在湯姆生前的照管之下,他和克莉絲已設法累積500萬美元的退休資產,成果極佳。可惜他不夠仔細,沒注意到夫妻兩人年老後的流動資金需求。

年老父母並不明白:他們可以保留自住宅,此外,倘若讓渡所有權給子女,則子女必須承擔...
年老父母並不明白:他們可以保留自住宅,此外,倘若讓渡所有權給子女,則子女必須承擔可觀的潛在納稅義務。 圖/pixabay

養老習癖3:父母給子女太多錢

這個錯誤與上一個習癖有關。假設父母有六名子女,踏入退休時有500萬美元資產,其中300萬美元是不動產,200萬美元是流動資產,包括活期存款、個人退休金帳戶(IRA)等。父母逐漸年老,他們決定給子女每人一年15,000美元,所有子女總計是每年9萬美元。這個數字與500萬美元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但父母其實是從自己的200萬美元流動資產提撥這些錢。總不能用自家客廳或後院游泳池到超市付錢吧?所以,他們每年變成要從流動資產提撥4.5%的錢,比一般人在退休時期安全提領約3%的錢還要可觀。更何況,他們可能還要倚賴這些流動資產,去支付至少一部分的其他生活開銷。

父母在退休時期是否會無現金可用,通常事後才看得出這種風險。若發生此事,老人家常被迫賣房,或請子女提供財務協助。真是一個糟糕的情況!

若能有適當規劃,原本可以完全避免。你的父母可能無法一如預期,擁有充足退休金可供花用。身為成年子女,為求完整,你也必須與父母討論這項議題,作為照顧父母需求的一部分內容。

養老習癖4:父母太早退休

延後幾年退休,養老生活可能更舒適,很多父母都不甚了解這點。

根據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一份報告,多工作四年,一般人可以提高三分之一的生活水準;多工作八年,生活水準更可提升74%。

增加幅度真大!與父母進行規劃討論之時,針對他們是否確實分析過自己的退休數字,你可提問探討,父母是否已籌足未來所需的每月收入?你也可以趁機核對一下,確保父母在退休初期沒有揮霍無度,以免未來可供提領的錢所剩無幾。

如果沒有和父母討論養老計畫,即無從了解他們是否具備了萬全的決定。等到錯誤造成,家人還要處理善後,到時還是要開啟對話,重複同樣的話題。

既然如此,何不趁著還來得及預防財務可能的不幸,現在就好好和父母談談?雖然會有些難堪或不自在,但能避免失去家族度假小屋,豈不是很值得嗎? 我認為非常值得!

本文摘自《理財盲點:有錢人不會做的13件理財決定》,新樂園 2020/05/20出版

更多新聞報導

被動收入 退休觀念 資產配置 財產傳承 老後安養

新樂園出版

關注商業企管、投資理財、人文社科等領域。期盼所出版、交付給讀者的每本書都能提供不同的觀點、解決面臨的疑難痛點,以及從寬廣的角度看世界。

請教律師:財產分家後,可以要求兄妹分擔看顧扶養費嗎?

老後管錢 讓專業的來:把財富小偷擋門外

延伸閱讀

高年級法律課/起家厝怎麼分給子女?(一次搞懂遺囑規劃、生前贈與及信託)

台股封關落袋為安? 這招「利滾利」賺更多

高年級法律課/將房子登記在子女名下安全嗎?

過年擔心婆媳問題?鄧惠文:夫妻的相處對應才是最大問題

相關文章

迎接我的自主人生,提早規劃、安心樂活

守住困在時間裡的《父親》,安養信託讓照護者得以喘息

子女想盡孝道「拋棄繼承/協議分割遺產」差很大!

起家厝繼承要注意!三種情況教你規劃,避免家庭失和

必知生活法律 / 一次搞懂子女「房屋借名登記」

在意外發生之前 / 完整財務規劃保護你想照顧的人

熱門文章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2024小雪節氣「3生肖」好運降臨!小雪習俗、開運重點一次看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台灣阿嬤變曼谷企業家!80歲堅持上班,坦言創業最重要的是「這件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