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電影《父親》(The Father),罕見的讓大眾從患者的視角,體會失智症 心中迷離錯亂的世界。
該片的男主角安東尼,原是一位機智又優雅的紳士,獨居於倫敦公寓。然而,某天開始,安東尼發覺總是找不到自己的手錶,懷疑是女兒請來的看護偷了他的手錶,更固執認為,自己明明有獨立生活能力,根本不需要看護,是不是有人在覬覦他的公寓?
更奇怪的是,女兒說過的話不只出爾反爾,連長相都變了。女兒心疼時好時壞,記憶不斷交錯的失智症父親,儘管想親自照顧,但沈重照護負擔,反倒讓她自己的生活面臨崩解危機,甚至一度在腦中幻想:掐死睡夢中的父親。
的確,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不只是記憶力減退,也會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認知功能,甚至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其中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最明顯的病徵是記憶力衰退,以及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識出現問題,屬於神經退化疾病。很多家屬誤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老番癲,而沒有早期就醫。
立達診所王士豪總院長表示,阿茲海默症的患者在出現症狀前的15-20年前,異常的蛋白質就已經開始在大腦內沉澱,有不少有失智症家族病史的青壯年,也會尋求基因檢測等專業醫療評估,為自己的老後管理風險。
國泰世華銀行信託部協理趙子仁表示,幾年前,有一對來行辦理安養信託 的父子,因為有失智症的家族病史,經歷過患者時好時壞,造成全家人疲憊不堪的狀況,即使要帶家人就醫,也是很不容易的事。因此,這對年輕父子,決定在意志清楚時用一部分財產成立「安養信託」,約定退休後或是將來需要被照顧時,用這筆錢定期支付安養金,並由兒子擔任信託監察人 。
最近父親打電話來行,說要解約把錢用來買房。儘管談話中應對進退並無異狀,但不久後又接到兒子電話,表示父親可能已經出現失智症症狀,正在設法讓爸爸就醫。因為這位父親尚未被法院宣告需要監護,其實是可以自行運用財產的。
但好在他多年前有先見之明,把這筆錢交付信託,限制用在自己老後的生活費和醫藥費,如果要解約需要經過信託監察人同意。後來兒子通知爸爸將入住專業照護機構。這份超前部署的安養信託,如願成就了保障父親,又不造成晚輩負擔的善意。
趙子仁補充,另一種常見的安養信託情況,是父母由其中一位子女照顧,但不管是父母自己的錢,還是兄弟姐妹奉養父母的錢,金流該由誰管理?怎麼運用才算公平,往往是家人之間非常在意,也最難說出口的心事。
於是,兄弟姐妹一起將準備用來奉養父母的錢,或是加上父母自己的錢,為父母成立安養信託,約定每個月給付固定生活費給主要的照顧者,其他兄弟姐妹則擔任信託監察人,如果有約定外的費用發生,經信託監察人同意後,銀行再撥付給照顧者。銀行也會提供所有金流明細給擔任信託監察人的兄弟姐妹。既可確保錢能用在父母身上,也能減輕主要照顧者的親情壓力。
因此,信託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能確保財產的運用與分配的金融工具,更是長壽世代必修的理財課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