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中年會「啃老」?罪魁禍首絕不只有子女!
「啃老是個養成的過程。」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袁瑋提醒,撇除憂鬱、焦慮 等身心疾病影響,一個人從當尼特族,中年了還繼續啃老,許多時刻是有跡可循的,在年幼或是青年時期,父母若能以不同的方式回應,結果可能會大不同。
袁瑋在診間遇過很多已經念大學的孩子,看診時都還是由父母發言。這樣的父母一方面怕孩子做不好,不斷介入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抱怨小孩不夠獨立有主見。
而這樣的孩子從小被安排、覺得自己不夠好,又有舒適安全的家可以躲著,時間久了,可能漸漸對生活失去熱情與想望,也不想努力。
教養的方法雖然很個人化,但原則是相同的─養成獨立、有自我效能感的孩子,會相信自己在遇到困難時有機會解決、有能力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對自己能夠制定合理目標。
袁瑋強調,從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要適度放手,引導孩子在許多時刻自己做決定,並為決定負責,不要怕他做得不好,也不要擔心他犯錯,面對挑戰與處理挫折是需要培養的能力,四歲時就練習,會比四十歲才開始要容易得多,也會更有容錯的勇氣。
到了孩子成人後,袁瑋建議就讓孩子搬出去住,自己住才會發現有這麼多事情得做,打掃、洗衣、付帳單付房租等,這些事是負擔,但孩子也會因此學會承擔,得想辦法賺錢、管理時間、取捨生活優先順序;人在「想辦法」的過程就是在學、在鍛鍊自己的能力。
袁瑋說,如果家裡已有中年啃老族 ,鼓勵他去看看就業博覽會、參加職業訓練,不要一開始就期待高薪或是高成就的職業,先踏出去再說。
袁瑋提醒,華人文化中,父母難免認為孩子的成就與生活幸福是自己的責任,但也不要無限上綱把責任往身上背,當孩子真的大了,適度立界線,別忘為自己的老後留保障,財產信託、買保險都可以。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