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現象」一詞源於日本,意指「年邁的八十歲父母,要養五十歲的中年子女」,它讓人生走到最後里程的年邁父母還得擔起照顧責任,甚至因啃老兒而活在恐懼擔憂中。其實台灣也有八○五○問題,這些父母被困在社會評價與家庭封閉的處境中,不知如何求援。
《橘世代》將以三周帶讀者認識「八○五○現象」—本周描繪年邁父母成為照顧者 的困難處境,下周探討啃老兒如何養成,第三周則帶您看各國現況,您將會發現,家有長不大的「中老年兒童」,是這世代老父母的共同困境。
學者看法 50歲夾心族壓力大
在八○五○現象中,五十歲上下的子女處於「被照顧」角色,但在多數的狀況裡,這個年紀的人是目前負擔最沉重的一群。
前政務委員、人口學者薛承泰表示,目前的台灣,五、六十歲的這群人「夾心餅乾」處境最為明顯。他們的父母大約七、八十歲,長於農業社會,多數缺少退休金以支持老年生活;他們的小孩三十歲上下,只有一半的人能夠完全經濟自主、養活自己,剩下的即便有工作,也因為低薪與高房價,在生活上需要父母部分資助。
求助資源
•搜尋「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資源地圖」
可查詢相關資源,找到離你最近的關懷據點,全國目前有一一九個據點,每個據點配有二到四位社工。
•長照專線:1966。
聚焦被照顧者的需求,怎麼申請長照服務?長照服務有哪些適合我的家人?前五分鐘免通話費。
<
•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
以照顧者為主的諮詢服務。
•老朋友專線:0800228585。
<協助解決或指導處理老人各方面問題。
桃園市大有里里長陳姵樺在疫情嚴峻時,挨家挨戶發放快篩劑,才發現轄內有不少特殊處境家戶,像是九十一歲的曾媽媽得照顧五十七歲的中風兒子;有一家低收入戶是輕度智能障礙的女兒,獨力照顧六十多歲的爸爸,兩人同住一間小套房;另有兩戶家庭,中年孩子雖然手腳健全,但不願工作,仰賴年長父母撿回收度日。
「這兩年台灣也有八○五○現象。」五十嵐祐紀子和先生余尚儒這幾年在台東都蘭診所做居家醫療和巡迴門診,她觀察到的現象和陳姵樺很像,部落這幾年因為疫情被資遣,或是因為工作受傷被迫返鄉的中年子女不少,很多時候是他們到宅看診,或是送藥到長者家時才發現,原來長輩家裡還有需要照顧的孩子。
五十嵐祐紀子所說的「八○五○問題」是日本前幾年出現的詞,意指「年邁的八十歲父母,要養五十歲的中年子女」。八○五○是多重社會課題造成的—高齡、未婚、就業環境嚴苛、社會安全網不完備、家庭功能改變、親子關係沒有終點等複雜成因。日本是全球高齡化程度最高國家,因而被迫比其他國家更早面對高齡而衍生的新社會問題,並思考解決方案。
在台灣,八○五○現象並不獨特,幾乎所有在第一線的社區工作者,無論是里長、社區總幹事,或是長照單位都反映,他們看見了這樣的家庭困境,但是「家內事不足為外人道」的文化,加上家庭規模變小,使得這樣的家庭被發現時往往已經上了新聞。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今年一月平均每戶人口數是二點五九人,創歷史新低;一九九一年的台灣平均每戶有三點九四人。家戶人口數減少,家庭規模變小,也造成家庭的封閉性。
陳姵樺發現有特殊處境的家庭,就會定期造訪,送食物、米等物資,關心他們的狀況、聊聊天,以免他們想不開。好心的鄰居阿姨也會送自己種的菜表達關心。陳姵樺曾向社會局索取轄內特殊境遇家庭名冊,希望為里民做更多,但被依個資保護為由拒絕,她認為,多數鄰里長都很熱心,或許社會局跟里鄰長能建立一套合法、合規定的合作模式,透過社工讓里鄰長知悉,轄內有需要且有意願被幫助的家戶。
│更多精選推薦↓↓↓
- 停不下來的「照顧者」身份...台版「8050」老父老母:走的那一天,孩子怎麼辦?
- 生病、家裡蹲...唯一依靠卻是8旬父母,如何避免不獨居卻孤立的照顧悲劇
- 無依靠又無工作,還有失智五年的媽媽要照顧...曾想過:如果媽媽出去被車撞就好了...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