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治療「巴金森氏症」吃藥還不夠!運動、唱歌...療效提升超顯著!

臨床顯示,除了規律用藥,巴金森病患者如每天運動,可提升三成療效。 圖/freepik
臨床顯示,除了規律用藥,巴金森病患者如每天運動,可提升三成療效。 圖/freepik

臨床顯示,除了規律用藥,巴金森病患者如每天運動 ,可提升三成療效,神經內科 醫師提醒,病友們一定要天天運動,最好涵蓋伸展 、肌力、平衡、有氧等四大健身 領域,就能改善動作遲緩、步履不穩等症狀;多與人聊天、講話、唱歌,則可以訓練吞嚥咀嚼功能,減少進食卡卡風險。

陪著患者練習深蹲 、瑜伽,林口長庚神經內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吳逸如診間宛如小型體適能教室,為了提高患者運動意願,常在診間跟患者一起做運動、唱歌。她強調,巴金森氏症 患者一定每天運動,不管是走路、游泳、瑜伽、打太極、走樓梯、騎單車,都是很好體能訓練。

曾有一名女性病人這麼說「最恨的人是吳醫師,而最愛的人也是她。」十幾年前確診時,被醫師逼著運動,苦不堪言,心中充滿恨意;但現已養成運動習慣,每天可以行走一兩萬步,行動自如,且每天只吃二種藥,病情穩定控制,感激醫師那時的堅持。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巫錫霖說,許多門診病人跟著他二三十年,共同點為天天運動,每天至少半小時以上,不會因為罹病,而窩在家裡,離開社交圈。

台大癌醫中心神經科主治醫師郭明哲表示,研究證實,運動除了改善動作症狀,也有助於安定情緒;若病友不愛運動,建議多走樓梯,增加肌肉阻抗力。

「最好的非藥物治療是運動。」台灣巴金森病之父陸清松表示,巴金森病屬於全身性疾病,表現多樣化,但只要規律用藥,配合運動,就能達到「三個Lucky 7」治療目標,蜜月期、波動期、晚期各為7年,甚至治療效果顯著的蜜月期可以延長至9年。

更多新聞報導

巴金森氏症 運動 神經內科 健身 伸展 深蹲

駝背、撲克臉!怎麼有效判斷「巴金森氏病」?10大前兆 3種最典型

快改掉憋尿惡習!醫師盤點10大憋尿傷害,最嚴重恐有生命危險

延伸閱讀

【橘煩惱】接爸爸到台北同住 他卻抱怨南部較好?還寧願獨居,想孝順真的好難...

更年期後「骨質密度」像自由落體快速下降!醫:輕摔跤就容易造成骨折

跳舞真的會變開心! 不只是運動,舞出「快樂激素」抒壓、抗老化

有氧、肌力到大腦!「三大老化訓練」身心健康一次顧到位

相關文章

阿嬤的天要崩塌了…阿公簽署不插管卻突然昏迷,家人最終做出不捨決定

住院整合照護比請看護便宜,為何使用率偏低?專家指出「陪病文化」是關鍵

爸爸住進安寧病房,女兒不敢說實話?護理師提醒:這樣做不留遺憾

長輩老後「什麼都要問」?揭秘父母真心話:怕花錢、怕拖累孩子

家人重病進加護病房最好?費用健保給付嗎?加護病房必知常見QA

媽媽得了阿茲海默症,記憶斷片愛理不理…女兒一句話讓她笑開懷!

熱門文章

常吃「1健康食品」肺癌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大增?醫揭真正原因

「吃進洗碗精」恐引發9疾病!8種洗碗法:徹底清除泡泡殘留

退休想住養生村?2025全台17大養生村費用、房型比較一次看(含表格)

腳痠腳麻走路難受,竟是動脈阻塞!醫示警:再晚一步就要截肢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