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究竟發生什麼事,才導致失智症 ?心臟專科醫師裘哈爾的父親是全球頂尖的遺傳學家,年紀大了,依然醉心於學術研究,是長期動腦思考的人,竟也罹患阿茲海默症 。這是身為醫師的裘哈爾,想尋求解答的問題。《父親的腦》精彩試閱:
一個家庭對失智父親的殘酷真相:我們有多殘忍?
悲傷的是,失智症病人經常面臨的社交孤立,與認知功能加速衰退有關。
母親過世的幾個月後,我讀到一篇二〇〇七年發表於《普通精神病學檔案》的論文〈阿茲海默症的孤獨與風險〉,這篇論文從芝加哥及周邊地區的教會、社會服務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招募八百二十三名起初未罹患失智症的人進行研究。
為評估孤獨程度,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填寫列有五題的問卷,回答是否同意問卷陳述,例如「我想念有人在身邊」、「我經常覺得遭到拋棄」、「我想念擁有非常要好的朋友」。
參與者也接受其他方面的評估:與社交網路互動的頻率、從事運動或參加認知刺激活動(例如閱讀)的頻率、說自己感到悲傷或憂鬱的頻率。他們的認知功能由訓練有素的精神科醫師定期評估。
過世的參與者會接受屍體剖檢以評估腦部受損程度,包括中風 、類澱粉蛋白斑塊、tau蛋白纏結。
研究人員發現,在七十六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受試者中,即使認知活動和體能活動大致相同,但最孤獨的人罹患此病的風險依然比擁有最多社會支持的人高出一倍。
這種關聯不受種族、收入、失能程度或血管風險因子是否存在所影響。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神經病變不是臨床阿茲海默症的唯一誘因。
編輯推薦》 超過60種疾病恐導致失智症!「這些症狀」及時治療不一定失智:https://reurl.cc/WAOejy
當然,這項研究存在限制,包括參與者主要是白人,而且觀察時間平均只有三年。儘管如此,研究結論仍不可忽視:社交活動頻率增加與失智症風險降低有關。
屍體剖檢研究跟上述研究結果一致,同樣顯示腦部損傷(亦即斑塊和纏結量)與臨床失智症程度的相關性並未如原本預期般那麼高。腦部僅有少量損傷的病人往往有與神經障礙不成比例的「過度失能」。反之亦然:有大量斑塊和纏結的病人可能有出奇完好的認知功能。
對於這種偏差,常見的解釋為「認知儲備」,包括較高的教育水準、發病前的智力等,但鮮少有人承認「心理社會儲備」(psychosocial reserve)的重要作用,包括人際關係、環境、家庭支持。目前已有研究顯示,心理社會儲備的影響可能與神經病變同樣重要。
父親在母親過世後經歷的孤獨可說是帶來特別大的傷害。在二〇二〇年一篇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的論文中,哈佛腦部老化研究(Harvard Aging Brain Study)的研究人員對兩百五十七名沒有認知障礙的男女進行試驗。透過正子斷層造影掃描判定,這些人的腦部都有高密度的β類澱粉蛋白斑塊。
依據年齡、性別、社經地位、類澱粉蛋白濃度等因素進行調整後,研究人員發現,在其他條件相似的情況下,喪偶 的參與者在三年內發生心智衰退的速度是未喪偶者的三倍。
此外,基準點類澱粉蛋白斑塊濃度最高的喪偶參與者有最顯著的衰退幅度,表示喪偶加上類澱粉蛋白可能加劇認知障礙的風險。
我們確實早已知道,喪偶和社交孤立狀態下產生的慢性壓力會對腦部功能造成劇烈損傷。舉例來說,海馬體對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特別敏感:高濃度皮質醇可能干擾短期記憶及其轉為長期記憶的程序。
目前也有大鼠和人類研究顯示,重複暴露於壓力荷爾蒙會導致海馬體和前額葉皮質(負責控制工作記憶)萎縮及形成疤痕。這種壓力也可能誘使神經發炎並伴隨斑塊和纏結。
這些研究結果都顯示,父親的社交孤立可能不僅是失智症的後果,也是失智症的成因。連結生物構造和社會心理的路徑是雙向的。心理狀態可能反映腦部損傷,但也可能導致腦部損傷。
遺憾的是,導致父親變得孤立的惡性社會心理也來自他的家庭。我希望我能夠說,我們比外人更有耐心,但我們沒有。他腦中的蝕刻素描板將他困於永恆的當下,而他的子女則困於永恆的沮喪。
我希望我能夠忘記,我們在他發問時責備他的樣子,也希望能夠忘記,我們曾說過「告訴他也沒用,因為他記不住答案」這樣的話。
有時我們三兄妹會談論他,彷彿他不在場一樣。「他沒救了。」、「他不會記得的。」、「他現在像個小孩。」我們會在他面前說這些話,有時甚至是對他說。
即使事後我們一次又一次後悔,但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這麼做。我們明明知道不能只用受損的腦來看待父親。我們知道,卻又很難相信。
本文摘自《父親的腦:阿茲海默症陰影下的生活》,2024/12/20天下文化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