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太多、活得太聽話、答應太多…」 你不欠任何人!找回無所虧欠的勇氣和自信

每個人都有這種經驗;有人提出要求時,就一定有所回應;心裡不願意,但嘴上一定會說好。我們總是怕失禮,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總覺得內心有所虧欠。但你有沒有想過:塑造好人的形象、不懂得拒絕,就好像持續累積精神上的債務,最後讓自己的身心破產,旁人還說你活該。以上這些問題,《你不欠任何人:放下羞愧感與完美主義的十二個練習與人生故事》一書的作者卡羅琳通通都經歷過。

在多年的自我探索與尋求專業協助後,卡羅琳歸結出「虧欠心態」的三個特點:
1. 這種心態就像癮頭一樣,總是把別人的需求當成聖旨。
2. 事事要求完美,無法承受一點出錯。
3. 不斷逃避自己的問題,也無法真正幫助別人。

《你不欠任何人:放下羞愧感與完美主義的十二個練習與人生故事》精彩試閱:

圖/freepik

圖/freepik

我們都承擔了太多責任、活得太聽話、答應太多人和接下太多計劃,把自己搞得壓力很大。我想提供你一個方法,它讓我省下許多時間、金錢與精力,我是從作家德瑞克.席佛斯Derek Sivers那兒學到的。在你必須做選擇時,請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

如果有人問你要不要做某件事,你是否會回答「一定要」 ?如果不會,那就代表你不想。你的選擇只有兩種:「一定要」,或是「不用了」。

當然啦,這種邏輯並不是在所有情境中都一體適用,如同席佛斯所說,剛踏入職場時,確實應該擁抱每一個學習機會,但在某個領域已累積大量專業知識,或時間已填滿時,以「一定要」和「不用了」的二元架構來思考會很有幫助。

請問問自己,在怎樣的情況下,你會真心說出「一定要」?其實,你頂多只想擠出一句「再看看」,但表面上卻仍滿懷熱情地答應,這是為什麼?你在假裝什麼?如果你說出真心話,情況會如何改變?

一般而言,「再看看」背後的潛台詞都是「不想」,只是不敢誠實回答,而這種壓抑會令人十分疲憊。不再以「再看看」當藉口,雖然會讓人很不安,但也會令人自由。

舉例來說,你的網路行事曆上記下不少活動,但其實想參加的項目不多。不如直接放掉吧,在回覆處按下「否」,然後去體會心裡那些無謂的罪惡感:「你應該要多參加社交活動!大家都想去欸!你不要那麼孤僻好嗎?」

在接下來的幾分鐘內,你可能會覺得自己非常糟糕。原本你什麼事情都會說好,但現在你的個人意識有點瓦解,自尊心也大受打擊。你會覺得,就算勇敢拒絕是好事,但執行起來還是有難度,所以還是重拾過去的老習慣,什麼都答應會比較輕鬆。

但幸運的是,這種不自在的感覺終究會消退。被罪惡感纏身時,不妨使用我在《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Boundaries)中所學到的技巧:把罪惡感視為值得開心的事,把愧疚感視為進步的跡象,甚至一有糟糕的感覺,就要替自己歡呼喝采!

書中這段話說得好:「有趣的是......內心的敵對意識若有反應,反而代表你在靈性上有所成長......如果你內心的權威者沉默不語,沒有以『你怎麼可以......』這樣的話來引發的你罪惡感,那代表你仍被它所囚禁。所以,我們鼓勵大家把罪惡感視為值得開心的事,這代表你有在進步。」

多加體察內心深處的真實感覺,就會越來越上手,等到不自在的感覺退去,留下的就只有活出完整自我的甜美感受。等到你不再與自己對立,就能夠感受到自由,並發覺你其實不欠任何人,沒有誰能逼你順從。

改掉過去的習慣,開始學著拒絕他人。一開始,你會覺得好像失去了從前的自己,這的確是一種苦樂參半的體驗。這一切我都經歷過。你必須抱持信念,即使設立人際界線,你還是能得到他人的愛。

《你不欠任何人:放下羞愧感與完美主義的十二個練習與人生故事》 提供/時報出版

《你不欠任何人:放下羞愧感與完美主義的十二個練習與人生故事》 提供/時報出版

文本摘自《你不欠任何人:放下羞愧感與完美主義的十二個練習與人生故事》,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年貨哪裡買?不只迪化街!2023全台年貨大街推薦》每一處好吃又好買

過年大掃除/洗抽油煙機的濾網好麻煩?一招必學!不沾手清輕鬆告別陳年油垢

高雄│壽山動物園》與明星動物一起搭輕軌、逛大街!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終將老去...」暖心過年,珍惜每一次跨世代團圓!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