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學會與焦慮和平共處慮,別再說:「你不要擔心就好了!」

焦慮是人類正常的情緒表現。
 圖/ingimage 提供
焦慮是人類正常的情緒表現。 圖/ingimage 提供

為什麼要細究焦慮 ?別再說:「你不要擔心就好了。」

我們在為某些事情擔心時,總會聽到旁人說:「你不要擔心就好了。」這反映出現代人對於內心情緒 的壓抑習慣。

焦慮是生活困擾的一個籠統診斷,幾乎每一個人都曾經說自己處在焦慮中。

但我們說焦慮時,究竟在說的是什麼?

將焦慮細分清楚,即是不願將焦慮簡化。因為我們在為某些事情擔心時,總會聽到旁人說:「你不要擔心就好了。」但對當事人來說,他的害怕是如此真實,他的焦慮也有其根據,但聽到的話語卻是要他將自己的情緒摒棄,好像那些情緒都是多餘的。

這也讓他更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對,或是與他人格格不入,因此越來越遠離人群。

現代人對於情緒,已習慣壓抑

「你不要擔心就好了。」還有很多說法,像是「你去做其他事情分心。」「你太鑽牛角尖了。」「不要想那麼多。」這反映出現代人對於內心情緒的壓抑習慣。

在一個追求正向情緒與高效率的社會中,負面情緒不被允許表現,人性也被低估為若A則B的單純邏輯。

這些話語的確有它的用處,但僅限於內心沒有任何阻礙的時刻,我們能夠毫無困難的調整內心狀態。

但人類的心智運作並不可能沒有阻礙,生命的發展過程也不可能毫無困難,因此給了幾句指示性的話語或方法,並不會真的有效。

焦慮是一種從小養成的習慣

因為焦慮是一種從小養成的習慣,也許是看著爸爸用力掙錢的拚命、看著媽媽對婆婆的恐懼,讓我們「熟悉」與「學會」焦慮。

這一種學習不僅是「刻意練習」,甚至是一種「深度學習」,形成了細微到難以覺察的「原子習慣」。

許多人學習了相當多知識,卻對自己的心智一無所知,也就難以覺察情緒的慢性影響。

但我們可以多了解自己思考與情緒的運作,反思自己內外在相對應的狀況。

這些焦慮的過程,每個人都會有,只是有沒有發現,以及是否造成嚴重影響。

允許各種情緒的存在

人生不可能沒有負面情緒,端看你如何處理與面對。

你的「情緒多樣性」程度越高,你就越能夠認識自己,並做出調整。

對一個人來說,只有正面情緒是一件災難。代表他沒有能力去感受到自己的負面情緒。因為人生不可能沒有負面情緒,端看你如何處理與面對。

所以當你能夠感受到自己更多的情緒,那是相對更健康的狀態。也就是你的「情緒多樣性」程度越高,你就越能夠認識自己,並做出調整。

情緒多樣性越高,越不容易陷入憂鬱

研究也顯示,擁有情緒多樣性越高的人,比擁有高度正向情緒的人,更不容易陷入憂鬱。

因為你能夠感受和表達自我,能夠自由地在正面與負面情緒之中穿梭,這會讓你的內心更有彈性。

壓抑陰暗的那一面,會讓一個人失去他的完整性。他的人生只有一半,甚至當他快樂時,也會只有一半。因為另一半用來快樂的精力,拿去壓抑陰暗面了。

所有的焦慮都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表現,所有的精神病症也都只是一種正常的延伸。

而區分所謂的正常與否,端看它是否嚴重影響個人生活,以及當代社會更重視的──是否符合社會規範。

我們需要做的是降低焦慮,而非根除焦慮

我們常常覺得要把焦慮治好,好像焦慮是一個邪惡的存在,得要把它根除。

但若想要治療焦慮,我們得先放棄一個偏見:心理健康 就是完全不會焦慮。

焦慮是所有情緒發生前的一種感受。有了焦慮,我們才知道因為什麼事情而有熱情且在乎。它提升我們對於生活的熱情,如同陷入低落時,我們才會開始反思,究竟目前的生活出了什麼狀況。

焦慮無可避免。想要完全消除焦慮,是一種對極端焦慮的害怕。畢竟身處恐慌的時刻,才能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危險。

我們需要做的是降低焦慮。透過時時刻刻的覺察,將焦慮維持在一個能夠和平共處的水平。

這種焦慮反而能夠促進我們思考:此刻內心的期待和恐懼是什麼。

《慢性焦慮》 圖/寶瓶文化 提供
《慢性焦慮》 圖/寶瓶文化 提供

本文摘自《慢性焦慮》,寶瓶文化出版

更多新聞報導

心理健康 焦慮 自我成長 情緒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魚腥草」止咳、抗病毒!但人人都能喝?中醫師一次解答(內附食譜分享)

注意!長輩確診「4大症狀」醫示警:非典型才是典型

延伸閱讀

害怕「戳鼻子」的人有福了! 唾液快篩哪裡買?怎麼用?(附教學影片)

清冠一號怎麼吃?水藥、粉狀有差嗎?疑難雜症一次懂!

長照不孤軍!透過「喘息」服務,讓照顧者也能鬆口氣

防疫茶人人都能喝?中醫師:隨便喝長期下來恐著涼、傷腸胃!

相關文章

別急著結婚!專家建議:先想好這5件事,婚姻才能長久

婆婆像婚姻第三者?媳婦嘆「走到哪都要跟」3招讓全家開心相處

所有苦痛在死亡前都渺小…47歲癌末男:我們中了人生的樂透,才降生在這世界

當貓比當人更幸福?作家:投胎是能力,隨緣盡份不煩惱

「人都死了收什麼錢」她堅持不收奠儀,只要求女兒在葬禮當DJ

失去母親太難過…親友建議生孩子轉移注意力,可行嗎?過來人這樣回

熱門文章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每天走1萬步真健康?73歲翁照大腸鏡發現「4公分瘜肉」延誤恐致癌

2024小雪節氣「3生肖」好運降臨!小雪習俗、開運重點一次看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