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不要太晚吃! 研究:腦血管風險增28%
現代人生活作息忙碌,尤其是都會人口容易「食無定時」,從「時間營養學」(Chrononutrition)的角度而言,同樣的飲食作息之下,進食時間是否符合晝夜規律及生理時鐘,不只影響攝取食物後的消化代謝過程,甚至間接影響到心血管 事件包括冠心病發生率及死亡率。
時間限制飲食法(Time-Restricted Feeding,TRF)是指將夜間禁食(斷食)時間延長到12小時以上,這種飲食方式在動物試驗發現有助於改善心血管健康指標,也被認為於體重減輕、降低血壓和發炎反應有關。
近期一項追蹤10.3萬人的前瞻性研究則指出 ,每天第一餐進食時間如果延後一小時,心血管事件(CVD)風險將上升6%;每天晚上9點吃最後一餐比起晚上8點終止進食,腦血管疾病 風險相對增加28%。
編輯推薦》連假玩太high導致作息大亂!中醫師教你如何補元氣、恢復好體力:https://reurl.cc/qn65N3
晝夜規律影響進食消化與心臟健康
人體參與消化的器官包括肝臟、腎臟、胰臟等都受到晝夜規律的生理時鐘影響,同樣地,心臟代謝以及血壓調節也受晝夜規律制約呈現類似趨勢。為分析每日進食時段是否影響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研究團隊使用法國《NutriNet-Santé 》研究的成人數據進行分析。觀察性研究結果顯示,夜間禁食時間與腦血管疾病呈現負相關,晚上多禁食一小時,腦血管疾病風險就下降7%。
研究團隊指出,早餐(每天第一餐)及晚餐(每天最後一餐)太晚吃皆非最健康的做法。每天第一餐晚吃一小時,心血管事件風險會升高6%;每天最後一餐9點進食比8點禁食,心血管事件相對風險上升13%,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28%。
哪些人最可能發生早餐、晚餐太晚吃的狀況?根據研究分析,年輕族群、活動量較高、學生、單身、無心血管家族史、吸菸、高教育程度、低月收入者等,較容易呈現延後吃早、晚餐的進食型態,而這群也有較高的酗酒比例與普遍更晚睡的現象。從性別來看,進食時間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聯,似乎在女性族群的相關性更明顯。
早餐太晚吃也傷心臟? 觀察性研究有待未來釐清
目前進食時間的觀察性研究認為,每天第一餐如果平均延後30分鐘,就可能影響心臟健康,包括血壓、C反應蛋白、胰島素和血糖波動幅度、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下降等指標都可能出現負面影響,而這些指標都與心血管事件因子有關。
由此推論,每天攝取第一餐及最後一餐時間往前的時間限制飲食法,會比禁食時段較晚更有好處。另一項前瞻性研究也發現,採取夜間斷食超過13小時以上且每天8點前吃早餐的進食型態,有助於降低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在西班牙病例對照研究更發現夜間禁食時間會影響攝護腺癌機率,夜間禁食時間愈長,攝護腺癌風險愈低。
不過,前瞻性研究的設計是採用飲食記錄來衡量,無法準確評估受試者的睡眠 時間與睡眠狀況,也未能排除包括夜間光線暴露、娛樂性藥物、體能活動及運動量、藥物或酒精使用對晝夜規律的影響,未來可能須透過加入「加速規」的數據收集更客觀的身體活動數據,才能真正釐清進食時間與心血管疾病之間是否具有明確因果關聯。
本文轉載自《潮健康》,原文為:晚餐最好提早吃! 研究:9點才吃晚餐腦血管風險暴增28% 夜間禁食時間愈長愈健康?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