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如果不能動,活得很長又能怎樣?」不想失能 養肌4提醒

洛桑加參醫師。 圖/時報出版
洛桑加參醫師。 圖/時報出版

台灣人愈來愈長壽 ,但若是不健康的長壽,就讓人開心不起來,發現毛巾擰不乾、手不能提重物、爬樓梯膝蓋無力、腳無法快步在燈號轉換前過馬路…等,都是微小但讓人不自在的改變。知名身心靈 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提醒,熟齡想要在老後擁有自在活力的生活,一定要從增加肌肉開始,4大重點一次看。

如果不能動 活得很長又能怎樣?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 ,有研究人員注意到長者肌少與憂鬱情緒之間呈正相關。洛桑加參醫師出版《快樂醫學:藏傳身心靈預防醫學書》(時報出版)一書提到,相較於北歐以臨終前臥床兩週內為目標,台灣許多長者長達七、八年以上的「失能」餘命,這數字讓人看了很不捨。坐擁萬貫家財卻沒有了肌肉,無法自理生活,是部分長者必須留意的警訊。

倒帶一下,回到對的時間點,若要改寫熟齡命運,變成能夠老得優雅、老得瀟灑、老得快樂自在、老得就像沒老過一樣,要做哪些對的事呢?第一,令心情歡快;第二,使肌肉增長。

「要變成肌肉猛男這樣嗎?」可以喔,如果你喜歡的話。否則,至少也要成為「肌肉行男」,做什麼都行的「行男」。幫隔壁小姐扭開瓶蓋,沒問題!爬山健步如飛,人家還以為你有練輕功。

當然,太太小姐女士們,週年慶能比別人還快走到專櫃前的這種腳力,絕不能弱掉。等八十多歲時再來個華麗劈腿,令年輕美眉們目瞪口呆,那也挺有趣的。這不是在說笑,真的有人已經做到。

好看又好用 鍛鍊大小肌群

預防失能、骨質疏鬆、關節不利索,再往前倒帶就是肌肉先練起來。肌肉多不光好看好用而已,舉凡腰痠背痛、慢性疲勞、心臟病、糖尿病、憂鬱症、髖關節骨折、失智、三高困擾與其他諸多慢性病,都會跟你緣分越來越淺。

肌肉多的好處顯而易見,外表上身形挺拔、鎖骨飽滿、太陽穴平坦、手的虎口隆起,一副貴族模樣。骨子裡,免疫力健全、癒合自癒佳、代謝循環強、情緒調節功能一級棒,就連呼吸都能吸比別人大口。

喜歡吃的東西嚥得下、消化代謝得掉,想去的地方穿上鞋就出發,玩得動心情自然更好。這樣的長壽,才是祝福。肌肉應該怎樣練才對?找專業教練練,爬山、騎飛輪,三五好友一起運動更佳。

有肌好生活 4重要提醒

提醒1:肉多筋軟護關節

大腿前側股四頭肌,與體後側臀腿肌群趁年輕練起來,可以大大減輕未來膝關節受損、受傷的風險。保護關節最好的方法就是強化肌力與筋骨彈性,藉此分散掉關節所接受到的衝擊力

提醒2:穩定血糖宜增肌

飲食上奶蛋豆等優質蛋白質攝取不可省,豆乾、豆腐、豆漿、青豆、黑豆這些都很讚。先有形成肌肉的原料,再加上重量訓練、抗阻運動循序漸進、次第增強,練好肌肉,對穩定血糖超有幫助。

提醒3:告別紙片人美學

瘦到鎖骨很明顯、風一吹就飄走才是有仙氣,像這樣的紙片人美學,不要學!大原則年輕人不要太胖、老年人不要太瘦,不管老少只要養好肌肉,跌倒、失能、臥床可以不用發生。

提醒4:跟自己比較

人對壓力的承受度可訓練、負重的能力可鍛鍊、維持樂觀態度的功力靠修煉,這些不很容易,但只要願意開始並持續努力,你會一天天進步,今天比昨天快樂的時間更多,今天比昨天能提更重的袋子,走得更遠、爬樓梯更輕鬆。與其計較他人有什麼、自己沒有什麼,倒不如看著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真想較量,就來比骨骼肌率吧!

《快樂醫學:藏傳身心靈預防醫學書》。 圖/時報出版
《快樂醫學:藏傳身心靈預防醫學書》。 圖/時報出版

本文摘自《快樂醫學:藏傳身心靈預防醫學書》,2021/10/26時報出版

│更多精選推薦↓↓↓

更多新聞報導

保健 增肌 高齡社會 身心靈 長壽

時報出版

書之所在,心之所在;閱讀使我們持續美好著。

影音/蛋白質最先吃!營養師、主廚聯手打造肌少症飲食指南

長輩不愛喝水怎麼辦?5要訣6QA愛上喝水,擺脫肥胖、慢性病同時喝出好氣色!

延伸閱讀

「肩膀卡卡」是五十肩還是鈣化性肌腱炎?一動作判斷兩者差異性

除了乳清蛋白吃這些更有效!專家推薦:運動愛好者最適合的保健品

久坐當心「血栓」奪命!專家提醒2件事絕不可忘

父親節「愛父大行動」,從一起運動開始!讓爸爸靈活好「父有」

相關文章

新型腸病毒比你想的可怕!「伊科病毒」已致嬰兒2死1重症,症狀一次看

常頭痛是警訊!「癌王」肺癌容易轉移,5部位不適速就醫

不是中邪!68歲信徒遶境昏厥,醫揭:遶境「這樣吃」避免體力差昏倒

膽固醇降不下來?醫曝「2成分」保健品:沒效恐傷身

清明氣候多變!外出掃墓必備4招養生,「連假吃太多」改喝1粥品解膩

瘦瘦針容易復胖!醫推「瘦瘦菜」啟動身體代謝,還能抗癌護眼

熱門文章

退休想住養生村?2025全台17大養生村費用、房型比較一次看(含表格)

常頭痛是警訊!「癌王」肺癌容易轉移,5部位不適速就醫

你家的鍋子=細菌培養皿?不鏽鋼鍋清潔3招必學,遇1狀況快扔掉

90%的人都做錯!浴室濕氣重「開窗or開換氣扇」,專家建議這樣做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