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新型腸病毒比你想的可怕!「伊科病毒」已致嬰兒2死1重症,症狀一次看

腸病毒「伊科病毒」已致嬰兒2死1重症!醫師示警提高警覺不排除大流行。 示意圖/Shutterstock
腸病毒「伊科病毒」已致嬰兒2死1重症!醫師示警提高警覺不排除大流行。 示意圖/Shutterstock

根據歷年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 疫情每年約在3、4月開始逐漸上升,於5、6月達到高峰。但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呂俊毅醫師指出,目前國內還沒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但從去(2024)年年底到現在已經陸續出現一些腸病毒重症病例,病毒型別不是過去所熟悉易引起重症的腸病毒71型、D68型,而是另一種類型的腸病毒「伊科病毒」所造成的重症,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多加注意。

伊科病毒感染特別容易發生在新生兒、小嬰兒,而且容易引發重症。 圖/健康醫療網
伊科病毒感染特別容易發生在新生兒、小嬰兒,而且容易引發重症。 圖/健康醫療網

編輯推薦》4月進入腸病毒流行季節!常見症狀、推薦中醫療法一次看:https://reurl.cc/qG5Q2E

為何伊科病毒易發生在嬰兒 ? 感染後有哪些症狀?

腸病毒有許多不同的型別,其中感染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不過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今(2025)年截至3月25日國內已累計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包含2例死亡),感染型別皆為「伊科病毒11型」,而且其中有2例是出生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

呂俊毅醫師提到,伊科病毒在台灣已經很多年沒有流行,臺大醫院在2021年曾做過研究,抽取孕婦的臍帶血檢驗腸病毒抗體發現,其腸病毒D68型、克沙奇B型的抗體陽性率很高,但是伊科病毒11型的病毒抗體陽性率非常低,也就是說由於育齡婦女很少感染過伊科病毒,因此沒有抗體可以保護出生的寶寶,很多孩子出生後都不具保護力,這也是為什麼伊科病毒感染特別容易發生在新生兒、小嬰兒的背景原因。

而且感染伊科病毒11型後並不會引起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等症狀,呂俊毅醫師表示,它的症狀表現不太具有特徵,發生在大小孩或大人身上可能就像小感冒一樣,有點發燒 咳嗽 或有些不具特異性的疹子,但是如果發生在小嬰兒身上比較容易引發重症,可能會影響腦部造成腦炎,導致昏迷、抽搐等,或影響肝臟造成肝炎,出現凝血功能異常、肝功能異常、黃疸等情形,也有可能造成心肌炎、敗血症,甚至多重器官衰竭而休克死亡。

生產前後都有傳染風險 做好「這些」預防

今年才3月就已有3個感染伊科病毒11型的重症病例,而且其中已有2人死亡,呂俊毅醫師認為這值得民眾提高警覺,特別要注意新生兒或小嬰兒的安全,伊科病毒傳染途徑與其他腸病毒相似,所以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親密接觸」,如果家中哥哥姊姊帶有病毒,回家接觸到小嬰兒可能會被傳染,此外在出生過程中或出生前就被感染,這樣的傳染途徑也是有可能發生的。

因此,呂俊毅醫師提醒,孕婦、新生兒應避免接觸生病的人,生產前後都要特別注意,而且要加強照顧者的衛生習慣,應勤洗手、配戴口罩,而相關醫療院所,包括產後護理之家、月子中心等也要注意感控,尤其會客時親戚朋友要特別小心,避免把病毒帶進來造成新生兒感染。

至於今年伊科病毒是否會大流行,呂俊毅醫師表示不排除有這樣的可能性,但趁現在還沒有大流行,只有幾個零星個案的時候提高警覺性、做好預防,未來流行的機會就有可能下降。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原文為:腸病毒「伊科病毒」已致嬰兒2死1重症! 醫師示警提高警覺不排除大流行

🍊點我加入橘世代FB粉專,一起展開人生新風景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更多新聞報導

腸病毒 嬰兒 咳嗽 發燒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廣邀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更多更完善的保健知識與服務,希望透過網路社群平台,凝聚力量幫助弱勢族群,更期許藉由此媒體發聲,讓愛心遠佈、善盡社會責任。

抗癌25年圓夢了!她舉辦「生前告別式」與家人溫暖說再見

你家冰箱全是「殭屍肉」?冷凍肉保存、解凍秘訣大公開!遠離病菌致癌物

延伸閱讀

用AI畫吉卜力風格圖片,會被告嗎?律師指出著作權歸「他」!

90%的人都做錯!浴室濕氣重「開窗or開換氣扇」,專家建議這樣做

最後倒數!危老重建補助5月結束,提升老屋居住安全要快

膽固醇降不下來?醫曝「2成分」保健品:沒效恐傷身

相關文章

怎麼減都沒效?中年發福全因「脂肪在吵架」醫曝最新減重趨勢

不痛不癢卻奪命!每年6,791人死於這種癌:等到有症狀就晚了

每年40萬人腦中風,為何預後狀況差很多?醫指3大原因

爆瘦12公斤、衰老20歲!「1免疫疾病」併發肺纖維化恐致命

每天早上總是匆匆忙忙?做滿3件事讓你更健康,前2項不必花錢

吃太燙當心癌症找上門!醫揭吃下「這度數」食物=吃下致癌物

熱門文章

常頭痛是警訊!「癌王」肺癌容易轉移,5部位不適速就醫

90%的人都做錯!浴室濕氣重「開窗or開換氣扇」,專家建議這樣做

這樣睡超傷身!「睡錯姿勢」當心傷脊椎、得青光眼

退休想住養生村?2025全台17大養生村費用、房型比較一次看(含表格)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