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首波寒流強勢來襲,台灣各地氣溫持續下探,潮濕寒冷的雨季,讓許多人因體內「濕氣過重」健康亮紅燈。中醫 師表示,近日門診中常見患者症狀,如頭重頭暈、氣喘、慢性咳嗽、異位性皮膚炎、濕疹等。建議體內濕氣重的民眾要減少吃「寒冷蔬果」,可選擇具有去濕氣、促進水分代謝功效的食物或中藥,有助於體內排除濕 氣;中醫師也介紹一帖去濕氣的養生 食譜和藥浴配方,提供大家養生保健。
又濕又冷!身體「不除濕」病痛找上身
中醫師莊雅惠表示,每當進入潮濕寒冷的雨季,門診中就會增加因濕氣過重身體不適的患者,常見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食慾不振、腹部脹氣、大便稀軟或腹瀉、異位性皮膚炎、濕疹、身體沉重、四肢腫脹、關節重痛、小便較少、水腫、女性白帶分泌多等病,「驅除體內寒濕氣,促進水分代謝為雨季保健法則」她說。
莊雅惠指出,在飲食原則方面,中醫角度認為,常吃寒冷食品,會影響正常水分的代謝功能,使濕氣殘留不易排出,建議盡量少吃生菜沙拉或太寒的蔬果,例如西瓜、水梨、苦瓜、牛蒡等,中藥成分像決明子、七葉膽、菊花、黃連、板藍根、大黃、珍珠粉、牛樟芝等都是寒冷成分,平時飲食宜均衡。
蔬果 | 中藥材 |
---|---|
生菜沙拉、西瓜、水梨、苦瓜、牛蒡等。 | 決明子、七葉膽、菊花、黃連、板藍根、大黃、珍珠粉、牛樟等。 |
資料來源:採訪整理 / 製表:橘世代
一般而言,多數蔬果都是寒冷,尤以素食者容易產生濕氣過重病症,民眾在烹調寒冷蔬菜時,不妨加入紅棗、黃耆片、生薑或胡椒一同煎煮,溫暖腸胃,降低寒濕之氣。她提醒,常見綜合性體質病人,患有四肢末梢水腫、便秘、體質燥熱、口乾舌燥等問題,此時以生冷食物加入溫暖食材,可有效中和身體不適感。
莊雅惠表示,寒濕氣嚴重時,可選擇具有去濕氣、促進水分代謝功效的食物或中藥,如佩蘭、紫蘇、藿香、冬瓜、茯苓、薏仁、芡實、紅豆、綠豆、黑豆等,讓這些小兵成為體內的除濕大功臣;若居住在潮濕地區,則應使用除濕機,以免過潮。
食物 | 中藥材 |
---|---|
去濕食物,如冬瓜、薏仁、紫蘇、紅豆、綠豆、黑豆。 去寒配料,如:紅棗、生薑、胡椒等。 | 佩蘭、藿香、茯苓、芡實等。 |
資料來源:採訪整理 / 製表:橘世代
中醫師莊雅惠特別提供適合大家的去濕養生食譜「健脾豬肚湯」和「除濕藥浴包」的配方,相當適合冬季濕冷的保健,不妨在家試試看!
【去濕健脾豬肚湯】
材料:茯苓3錢,蓮子5錢,芡實3錢,薏仁1兩,玉竹5錢,生薑5片,豬肚豬腸各半,酸菜2湯匙,米酒3湯匙,蔥2支,適量鹽、香油及白胡椒粉。
作法:將煮軟豬肚豬腸洗淨切塊備用;芡實、茯苓及薏仁以水沖淨後,加水浸泡30分鐘;蓮子洗淨備用,將全部材料加適量水煮約1小時後,加入豬肚豬腸,煮熟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水、和胃去濕;尤其適用於容易水氣囤積的體質,如常見頭痛頭重,身體腫脹,全身酸痛,時流鼻水,咳嗽痰白,關節腫痛,噁心嘔吐,胃痛腹痛,便軟瀉泄。
【除濕藥浴包】
材料:佩蘭、紫蘇、藿香、薰衣草各3錢
方法:放入浴缸,加入適量熱水,即可泡澡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