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9歲女性因左側腳跟及內側腳踝疼痛逾2周,至衛福部新營醫院求診,醫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 。中醫師表示,足底筋膜炎好發於40至60歲間,肥胖或天生扁平足更要特別注意。
患者求診時表示,晨起腳踩地板,腳跟像被針扎到,短暫走動後稍微減緩疼痛,但因要照顧坐輪椅的阿公,足部疼痛始終未改善。
新營醫院中醫科中醫師郭俊佑說,患者屬於足少陰腎經上的足底筋膜炎,因怕針,他採用遠絡療法治療,同時按壓左手陽谿、外關穴,再同時按壓右腳公孫穴、商丘穴,約按壓1分鐘,疼痛已消除7成以上,兩次門診治療後疼痛消失。
郭俊佑說,足底筋膜炎在中醫歸為「足痛、跟痛」,多由經絡氣血供應不足、瘀阻所致。中醫治療方式,包括針灸、針刀、整脊或是遠絡療法等。
他表示,足底筋膜,是位於足底的一段筋膜纖維,連接著足跟骨以及蹠骨間,幫助身體吸收活動時腳底的衝擊力,能幫助維持足弓穩定來支撐體重。
足底筋膜炎發生,因過度使用、足底筋膜承受過多衝擊力導致發炎增厚鈣化,產生後續疼痛反應。臨床上常會檢測足底筋膜厚度,來判斷發炎嚴重程度,需要與蹠骨痛、足跟脂肪墊損傷、足底纖維瘤、疲勞性骨折、腰薦神經壓迫作區別。
郭俊佑說,足底筋膜炎好發於40至60歲者;或從事彈跳,足部常須緩衝、長時間站立、走路職業,如馬拉松慢跑者、舞蹈者、教師、勞工、專櫃、醫護人員等,以及肥胖或天生扁平足者。
他說,足底筋膜炎多由經絡氣血供應不足、瘀阻所致,或是腎陰虛損筋骨失養造成退化情形。經絡上,有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經過,兩者在疼痛表現上會稍有不同,亦有可能同時出現。
要避免足底筋膜炎,郭俊佑指出,平時適度休息,多做伸展小腿運動,避免赤腳,選擇足弓支撐較好、鞋 底鞋跟較柔軟的鞋子,及避免長時間跑步、跳躍。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