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金鐘視帝」吳朋奉 因突發的腦中風 猝逝,衛福部嘉義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英和提醒橘世代,引發腦中風兩大隱形殺手分別「高血壓 」和「心房顫動」,不可不注意,要從飲食、戒菸酒和運動等方式預防,更勝於治療。
腦中風是指腦血管因阻塞或破裂造成腦部功能受損,常見的症狀包括突發性的臉歪嘴斜、某一邊的肢體無力、還有說話不清楚等,嚴重者可能導致長期臥床或死亡。
根據民國107年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為11520人,為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目前有血栓溶解劑及顱內血管取栓等先進療法可以減少中風的傷害,但仍然有許多患者因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間,而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後遺症。
依據國民健康署調查,18歲以上國人平均每4人中就有1位罹患高血壓,且高血壓盛行率是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相對於正常120/80毫米汞柱的血壓,收縮壓每上升20毫米汞柱、舒張壓每上升10毫米汞柱,包含中風的各項心血管疾病風險便增加一倍。
民眾除了平時養成在家量血壓的良好習慣外,可也建議限鹽, 一天只攝取2到4公克的鹽,限制飲酒量男性每天小於30公克,女性則小於20公克,還有減重,每減少1公斤體重,減少1毫米汞柱的血壓值。
其他還有戒菸、 多吃蔬果,乳製品及全榖堅果類,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量,一周也至少運動3到4天,每次40分鐘。
另外引發腦中風的還有心房顫動,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特徵是脈搏完全不規則,時快時慢,但是患者卻不一定有感覺。心房顫動容易造成心臟內血栓,當血栓打出去到腦血管時便形成腦中風。
60歲以上的族群中,每100人就有4人罹患心房顫動,到了80歲以上,盛行率提高10%,民眾平時量血壓時,如有脈搏不規則的狀況,請至心臟內科門診求診,醫師安排立即做心電圖,10分鐘內就可確認是否有心房顫動的情形。
除了日常的控制血壓血糖之外,依照個別的中風風險,醫師可能會開立抗凝血藥物來加強中風的預防。在適當的治療之下,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可以減少一半。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