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大腸癌年輕化成趨勢!40歲前做1事「死亡率降4成」
40歲前:這一行為、可降低發生率/死亡率 你是不是以為大腸癌是老年人的專利?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每天走1萬步才健康?4招維護「運動步伐」保護膝蓋更養生
傳統觀念認為「日行萬步」有益健康,但最新研究顛覆了這個想法。全球有超過5億人受到骨關節炎困擾,其中膝關節病變佔了65%。雖然適量運動有助於心肺健康,但不當的步行方式可能會加速膝蓋軟骨的磨損。那麼,究竟怎樣的步行方式才是真正有益的呢?...
大腦26歲開始變老!4大隱形殺手讓腦「提早更年期」7招逆齡活化必學
你是不是覺得大腦老化是很遙遠的事,要等到爺爺奶奶的年紀才需要煩惱?那就大錯特錯了!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一個驚人的事實:從26歲開始,你的大腦就已經悄悄地踩下了老化的油門,到了40歲,這個老化進程更是加速!...
「7原因」害女生容易罹癌!醫揭抗癌關鍵:疫苗+篩檢揪出超惡癌症
近十年,全球 「50歲以下的女性癌症確診人數一路上升,甚至超過同齡男性!美國全人群資料顯示:- <50歲女性整體癌症發病率為男性的1.82倍- 2002年僅為1.51倍,差距持續擴大。...
2025新冠病毒大變身!只看發燒喉嚨痛不準?最新5症狀、預防方式曝光
台灣的新冠肺炎從未消失過、來到2025年症狀變得更刁鑽?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粉絲團提醒:只看發燒、咳嗽、喉嚨痛真的不準!並分享新冠病毒最新症狀及預防方式。...
被癌症折磨剩32公斤…聽病人遺言醫忍淚:我會遵守跟你的善終承諾
她38歲,當月光從窗外斜照,蒼白焦悴的臉,部分亮,部分暗,似乎在告訴我她抗癌中病情時好時壞的生命變化。我坐在她床邊,靜默等她回應,因為最後一線抗癌藥物用了,但癌症沒有控制下來,她的體重已由50公斤,一直下到32公斤。...
5運動預防失智超有效!醫點名「這時段」健身消脂降血糖
哪些運動,可防失智?哪個時段,又最能防失智呢?研究發現,肌肉健康,特別是握力和走路速度,可能是預測失智風險的重要指標。「握力足夠、走路快的人」 越不容易患上老年失智。...
習慣滑手機=大腦中毒!醫建議:每天做1件事重啟自癒力
你滑不停的手機,其實你也正在「滑走」你的專注、記憶與情緒穩定!大腦,正在「數位侵蝕」中崩壞。...
上廁所就能查肝病?醫揭5大線索:肝臟在求救
很多人以為肝臟出問題,只會讓人感到疲倦或皮膚變黃,但事實上,你的排便與排尿習慣,早已悄悄洩露健康祕密。現代醫學指出,肝臟作為人體的「代謝工廠」,一旦功能下滑,排泄系統就會發出各種異常訊號,千萬別忽視!...
哪些癌症難活過10年?醫:活下來的都是勇者!最佳抗癌後續療法曝光
在許多人心中,「癌症」這兩個字如同一道晴天霹靂。就算經歷手術、化療、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心中總還是藏著一句話:「我到底好了嗎?」那麼問題來了: 最近一位癌症患者,已經活超過10年,而且沒有復發,她問我:「這樣算是治療成功了嗎?」...
從頭髮看出你的壽命!醫揭「1線索」:全身細胞都老化
你如何看頭髮就知道自己會長壽嗎?你每天對著鏡子照頭髮,但你知道嗎?那看似平凡的三千煩惱絲,其實藏著關於你「老得快不快」、「活得久不久」的秘密密碼。...
常喝4種飲料=癌細胞全下肚!「這款」看似健康卻會誘發食道癌
喝一口,是快樂天堂;喝之後,是癌化墳場。手搖杯、碳酸飲料、酒精...你喝的是快樂,還是吞下了,癌細胞狂歡派對的準備?...
為什麼會得癌症?醫曝4大引爆原因,6方法有效預防癌上身
羅馬,絕對不是一天造成的,癌細胞,也不是一天就變癌!癌症,聽到這兩個字,你是不是也會心頭一緊,覺得它像個冷不防跳出來的怪獸,隨時要把人吞噬? 很多人一提到癌症,就覺得這是個天降橫禍,毫無預警、毫無道理。但我要告訴你一個真相:「癌症,不是無緣無故找上門的!」...
你家冰箱全是「殭屍肉」?冷凍肉保存、解凍秘訣大公開!遠離病菌致癌物
你家的冷凍庫,是不是也躺著一塊「放到忘記它原本長怎樣」的肉? 小心!這些「冷凍肉遺跡」不只味道變差,更可能對健康有害!...
不是老後記性差!醫師教你5句話揪出失智前兆
你有沒有失智?-從「說話方式」早就知道,-可以在家測試一下就知道。...
台灣人太愛吃泡麵!醫點名「1吃法最危險」:肝腎負擔暴增
台灣人有多愛吃泡麵? 據統計每人每年平均吃下 44包泡麵,竟是全球第3高!然而香噴噴的泡麵潛藏著健康風險,甚至有致癌危機!怎麼吃比較健康?每週吃幾包算安全?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分享關於泡麵的關鍵知識,趕快來看看吧!...
熬夜=燃燒壽命!醫揭8種身體後果:別等生重病才後悔
熬夜,你熬的不是夜,你熬掉是自己生命,而你不知道。你或許不抽菸、不喝酒,注重飲食健康,但只要熬夜,你的身體仍在加速崩潰。現代人習慣晚睡,然而,熬夜的代價遠比你想像得更可怕!...
你吞下的塑膠微粒比想像中多!吃飯喝水都逃不過?醫授6招避塑最有效
近年來,研究發現 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 已廣泛存在於 食物、水、空氣 甚至人體組織中,並可能對健康造成潛在風險。雖然仍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其長期影響,但已有許多科學證據顯示塑膠微粒風險的影響包括了: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
不是小說虛構!醫揭人體常見「死穴」在這處,3類人按壓超危險
小時候,我常被武俠小說中的「點穴功夫」所吸引,認為人體存在許多神秘的「死穴」。隨著年齡增長,我了解到,人體確實有一些關鍵部位,若受到不當壓迫,可能引發嚴重後果。其中,位於頸部兩側的頸動脈竇(Carotid Sinus)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提早預防流感,降低9成傳播率!醫授辦公室防流感必備10招
媒體詢問:「流感流行季節,如何減少辦公室內流感傳播?」「冬天太冷了,如何開窗通風,減少病毒濃度?」在流感高峰期,辦公室內的病毒傳播風險大幅上升,影響員工健康與企業營運。在氣溫較低,如何兼顧病毒防控與舒適工作環境,成為職場防疫的關鍵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