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背、面具臉」以為是老化?其實是巴金森氏症徵兆!
巴金森氏症是部分的腦細胞退化,造成基底核神經元退化,影響了身體的運動功能,導致肢體出現障礙,但腦部其他認知功能並沒受到影響;相反的,失智症患者則是認知功能退化,大部分仍然保有行動能力。
當家人患帕金森氏症怎麼辦?了解飲食建議、居家照護6重點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漸進性、退化性的神經疾病,主要病因是腦中神經系統退化,引起多巴胺的釋放減少,進而影響患者的動作。
預防失智症,中醫師教你活化腦部!常梳頭、鳴天鼓(內含影片教學)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建議民眾,要經常梳頭、健步、叩齒、鳴天鼓、手指功、太極拳等。這些動作都有助刺激大腦十二對腦神經,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訓練手腳平衡,有助大腦神經細胞活化,對改善失智症有幫助。
肩膀痠痛、無法高舉?簡單「鐘擺、爬牆、毛巾」三運動輕鬆遠離五十肩
五十肩主要是因肩部的軟組織及關節囊腔受傷發炎,長期未注意而造成關節攣縮跟粘連,使肩關節活動受限。常見五十~六十歲左右中年人,故稱之為五十肩,但根據統計此疾病在五、六十歲中年的好發率約2~3%,與年紀較無直接關聯。
長照悲歌頻傳 是什麼讓這些照顧者成為「殺害摯愛的殺人犯」?
我朋友是一位照顧者,55歲,正值壯年,照顧二次中風的爸爸,堅持不送安養院。她叔叔很不忍,好幾次勸她:「要保重自己的身體,爸爸走後,妳還是要繼續下去,有自己的生活。」 我朋友那天很累,竟然隨口回了一句:「誰先走還不一定。」
有苦說不出,總想自己解決?長照悲歌,男性為何就是高風險?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在目前擔任照顧者的中高齡男性中,有許多是屬於傳統教養中「有苦說不出」或是「有苦不願說」的一群;要如何接觸到男性照顧者,並協助他們一同解決困境,陳景寧分享給我們小祕訣,就是「讓男性去影響男性」。
常見五種「體溫計」測量時間、發燒標準大不同!
每個人家中幾乎都會備有測量體溫的工具,無論是腋溫計、耳溫槍、額溫、肛溫等等,這麼多種的工具在選擇及使用上,有沒有需要留意的地方,而量測的結果,到底幾度才算是正常呢?
總擔心家人染疫?別忘記先照顧好自己!立即檢測「十大壓力徵兆」
建議辛苦的照顧者們,可以定期地觀照自己的壓力指數有多少?記得一個原則-「照顧別人之前,要先把自己照顧好。」當我們狀況良好時,照顧的品質也會比較穩定。
面對失智母親、老公憂鬱症,照顧者的我們「忍耐」成為唯一辦法...
因為不知道要如何與被照顧者相處,不清楚病程的發展、不了解怎麼去消化照顧歷程引發的各種情緒,照顧者常常會像品泉有快要失控的無助感,或是覺得也很想像蘭新一樣哭著說出來:「再這樣下去,我也快要憂鬱症了!」
「死亡」帶給我的禮物:在有限生命裡,提醒自己好好去愛!
人生轉眼一瞬,為親人送別時,更能明白這道理。人身難得,要好好活;人生如戲,你玩得夠盡興嗎?為什麼不忌諱談論「變老」、「死亡」?因為,那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從我出生的那一刻,我便與它們在一起,在有限的時光裡,我們可以活出自己最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