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總是報喜不報憂!你也陷入「隱性哀傷」陰霾?專家曝告別憂鬱解方
是否你也常聽到長輩對晚輩說:「你們這個世代真幸福,要什麼有什麼?」在這個概念下,大家的快樂指數應該都破表才是,但事實上是這樣子的嗎? 其實並不然,真實的結果反而是壓力變大了,從原生家庭問題、升學職場競爭、社群媒體言論、甚至於人際互動及性向困擾。都悄悄交織著並影響了你我的生活,「看似幸福、卻又受苦」恐怕才是形容現代人最貼切的一句話了。...
睡好睡滿還是累?必學3招助好眠,專家加碼5方法揪出壓力源
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2019年被診斷為失眠的患者達78萬餘人,安眠藥的使用量近5年成長19%。時至2021年,全台有安眠藥使用習慣者高達441萬人,且女性失眠的情況是男性的2倍。壓力性的失眠問題成為全民共有的困擾,因此如何減壓、好好睡一覺成為普遍關注的議題。...
少做這些事=壽命減9年!保護心臟健康缺一不可
學界普遍支持「健康生活」有機會延長預期壽命的說法。至於該採取哪些措施保持健康?壽命具體可以延長多久?美國心臟協會(AHA)隸屬刊物《Circulation》於最新刊載的研究中給出答案:若個人遵循8種對健康有利的相關措施,平均可延長壽命約8.9年左右。...
腳痠腳麻走路難受,竟是動脈阻塞!醫示警:再晚一步就要截肢
走一小段路就腳酸難耐、甚至需要休息2、3次才能繼續行走,竟可能是「下肢動脈阻塞」的徵兆?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醫師表示, 此前曾收治一名70歲男性患者,近年發現步行時經常又痠又麻,以前可以陪太太到離家不遠的市場買菜,但最近中途卻要休息多次才能緩解。...
常吃「1健康食品」肺癌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大增?醫揭真正原因
天天補充綜合維他命,真的能幫助促進健康的?隨著社會經濟轉變,補充維他命產品是已開發國家的常見保健觀念。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指出,超過52%受訪美國民眾在過去一個月內至少曾補充一種保健品,其中31%是多種綜合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然而補充維他命是否對降低該國主要死因──心血管疾病、癌症有關?...
血管1危機=劇毒!蔓延全身惡化慢性病,3種人最危險
高血脂、高血糖與高血壓並稱「三高」,在擁有「亞洲最胖體質」的台灣人身上尤其常見。普遍而言,大眾較為重視量測血壓與血糖,而血脂檢查因需要抽血與儀器分析,往往容易被國人所忽略。其實,高血脂不僅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權威期刊《自然》(Nature)刊載的文章更指出,各種慢性病如果合併有高血脂問題,恐加速體內健康細胞凋亡,使疾病更難得到良好治療。...
事業成功卻不快樂!研究:憂鬱風險高2倍,肝與腎最易生病
羨慕手中握有大把鈔票、名氣紅遍大街小巷的成功人士嗎?一般人會羨慕這些成功人士,是因為他們的戶頭當中有一般人窮盡一生都賺不到的金錢,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認為只要達成「財富自由」,也會連帶擁有一輩子的快樂。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根據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健康與社會行為》期刊(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等諸多學術研究皆顯示,成功人士光鮮亮麗的表面背後,其實更容易藏著哀傷與憂愁。...
「沒事多喝水」是錯的?長輩、洗腎病人喝太多水當心低血鈉上身
多喝水未必一定對健康有益?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社群發文提醒,許多病人被告知應盡量多喝水,但有可能忽略了「低血鈉」的危險性。由於低血鈉症狀不具特異性,與其他疾病表現難分,病人很可能被誤診為感冒,甚至增加病人的整體死亡率。...
他不到60歲中風成植物人,竟是「1謠言」害的?控制血壓這些事不可不知
「隨著研究證據愈來愈明顯,台灣高血壓診斷標準預計會下修!」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醫師指出,高血壓與中風關係密切,而東亞人比西方人更容易中風,維持理想血壓數值是最重要的因素,切勿聽信網路謠言放任血壓飆高不加控制。...
痛失手足太傷「心」!研究指出:兄弟姊妹離世,心肌梗塞風險恐增66%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過去相關研究已指出,父母至親死亡的壓力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CVD)發生風險。近期一項觀察性研究則發現,從兒童時期到成年後曾遭遇兄弟姐妹死亡者,發生早發性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出17%,其中尤以心肌梗塞風險比例增加66%最多,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也較未經歷過手足死亡者上升52%。該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心臟病醫學》。...
喝咖啡有助延長壽命、延緩老化?研究指出一天喝X杯效果最好
寒流來襲,早晨來杯熱咖啡不只能幫助集中精神,竟還有「降低死亡率」的好處?《Ageing Research Reviews》刊載研究指出,每天適度飲用咖啡者,相較於完全不喝者的死亡率較低;其中又以每天喝2-3杯咖啡者的效果最為顯著。...
愛表演常暴怒、失控罵媽媽?心理師評汪小菲性格「自視甚高+玻璃心」容易爆炸
知名藝人大S在日本旅遊時病逝,前夫汪小菲來台淋雨、跪地,甚至為了「花錢包機」的謠言怒罵媽媽張蘭,也讓人不禁猜測他是否易情緒失控。其實早在大S離婚、與韓星具俊曄再婚時,就有心理師指出汪小菲的性格屬於「自視甚高卻又玻璃心」。...
女性防癌必看!避開3食物、每天補充1飲料降低大腸癌風險
大腸癌為世界前三大最常見的癌症,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榜首15年之久。改變飲食習慣被視為預防大腸癌的最佳手段之一;權威期刊《Nature》子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刊載研究即表明,女性若能透過日常飲食攝取1杯牛奶量(300毫克)的「鈣質」,有望減少17%的大腸癌風險。...
迪士尼公主變老後…醫學期刊:仙杜瑞拉「職業性肺病」惡化、睡美人恐中風
迪士尼公主們在童話故事結尾,看似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背後其實潛藏各種真實世界的健康風險?有別於以往給予大眾的嚴肅印象,《英國醫學期刊》(BMJ)近期所發表的聖誕節特刊,用輕鬆且幽默的方式,藉由童話故事角色引起民眾對於健康議題的反思,並給予迪士尼公主們健康方面的改善建議。...
連假在家也曬黑?冬天一樣要擔心紫外線傷皮膚!防曬必知4重點
即使冬天太陽鮮少露臉,若不主動採取防曬,仍會面臨「皮膚老化」的危機?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專任主治醫師翁子玉醫師接受專訪說明,能穿透大氣層並對人體造成影響的紫外線光「UVA」、「UVB」,前者佔約95%的紫外線輻射量,能夠穿透雲霧、水氣,甚至抵達室內環境。...
圍爐吃火鍋=全家一起胖?營養師揭3招健康吃少負擔
隨著天氣轉涼,與親朋好友一起圍爐吃鍋,對不少台灣民眾而言是一大享受,尤其薑母鴨、羊肉爐、麻辣鍋等鍋物,不僅美味、暖胃也驅寒,絕對是冬天的必備美食清單。不過,冬天的進補鍋物熱量往往不低,在享受暖心鍋物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高油脂、高熱量、高鈉攝取。...
連假期間晚睡又晚起?當心太晚吃晚餐「腦血管疾病風險增28%」
現代人生活作息忙碌,尤其是都會人口容易「食無定時」,從「時間營養學」(Chrononutrition)的角度而言,同樣的飲食作息之下,進食時間是否符合晝夜規律及生理時鐘,不只影響攝取食物後的消化代謝過程,甚至間接影響到心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發生率及死亡率。...
111年「十大癌症」揭曉,癌王不是胰臟癌?醫警告7癌症:無法事前篩檢
衛福部國健署於12月19日公布最新癌登報告,111年(2022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3萬293人,為歷年最多、較110年增加8,531人;全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23.3人,較110年增加16.8人。111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10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肺癌、皮膚癌及子宮體癌提早1歲,其餘與110年相同。...
睡到腳抽筋痛醒?醫授1招「睡前2分鐘伸展」立刻舒緩小腿肌肉
抽筋是肌肉的「強直收縮」造成痙攣及疼痛,尤其半夜「小腿抽筋」劇痛驚醒,更是許多民眾的常見困擾,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接受潮健康訪問表示,小腿抽筋主要原因可分為三種,最常見的是肌肉過度緊繃,如久坐久站或長時間登山、逛街之後,由於筋膜處於緊繃狀態,又未在睡前適當伸展,就很容易引發抽筋。...
出國只帶感冒藥、腸胃藥?跟著內科醫盤點10大必備藥品,安心出遊去!
適逢農曆新年連假,有出國規劃的民眾應準備急救包。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列舉10大必備藥品,包含止瀉藥、抗過敏藥、止暈藥、止咳藥、化痰藥、止痛藥、胃藥、益生菌或酵素、呼吸道抗生素及消化道抗生素。可視需求攜帶益生菌及日常醫材,如OK繃與體溫計等。此外,急性腹瀉時,鳳梨酵素可緩解細菌性腹瀉,但食用鳳梨僅適用輕症,應優先就醫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