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5歲,兒子接近30歲了。兒子家和我們住得近,為了幫子女減輕負擔,常到他們家煮晚餐還有短時間顧孫,卻看到孫子有狀況,像是沒吃完飯,媳婦也沒關係,小孩尖叫要看卡通,媳婦馬上就給他手機;還有兒媳晚睡,小朋友也跟著11、12點睡都不管,媳婦這樣帶小孩真的很擔心。我請她多花點心照顧孫子,注意孩子的作息,傳LINE提醒,她回我:「媽,我不知道耶!你去跟你兒子說」跟我打迷糊仗,感覺根本就沒有聽進去,媳婦不是很用心教小孩怎麼辦?(新竹李小姐)
聽者不一定能接受意見,可能造成一些摩擦。欣明心理成長中心所長謝玲玉表示,從這裡看到,找媳婦溝通,可能傳統觀念認定教養的責任在於媳婦,但這樣恐怕讓媳婦疑惑及感到不舒服:「為什麼不是找兒子討論?」
檢視溝通方式 勿發號司令
謝玲玉指出,婆婆提出種種生活的情境中,可以看得出對媳婦和孫子的互動上不甚滿意,但溝通應該要有來有往,她分析,請媳婦多花點心照顧孩子和注意作息,不是個有效溝通,對媳婦來說,或許正煩惱孩子尖叫要如何安撫,加上有長輩在場,希望趕快讓孩子安靜才採取下策。假設擔心孩子不應該那麼常看手機,跟媳婦溝通時可以表示:「常把手機直接給孩子,是不是你覺得讓他安靜有困難?有沒有別的方法讓孩子安靜?」
從這位媳婦的回應來看,謝玲玉表示,當直接請媳婦花心思照顧,特別是用LINE溝通,媳婦會感到好像被命令「你應該要怎麼做」,也會有被指責未花心思的感受。媳婦如果感到贊同就會說好,不贊同就會覺得婆婆只是干涉和囉嗦,能避開就避開。
和兒子說比較好 溝通勿帶負面情緒
謝玲玉強調,當媳婦不聽的時候,應該找兒子說才是合適的對象,因為有濃厚的血緣關係,具有感情基礎,兒子聽到建議比較能消化,感到媽媽出發點是關心;和媳婦說,兩邊教養的認知就不太一樣,無法有交集,媳婦也會感到被嫌棄。
但是和兒子溝通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帶情緒講述疑慮即可,主要目的是讓兒子對教育有責任心,別批評媳婦,有的男生比較不會想,常把媽媽的話原封不動地轉達給妻子,媳婦反而聽了更火,造成婆媳心結。
她表示,至於和兒子溝通的結果如何,就是他們夫妻雙方的事了,孫子教養的責任和主權還是子女的,讓他們處理,除非兒媳打罵孩子過頭,才需要強力建議。而且事實上,沒有住在一起,看不到也掌握不到他們一家實際的互動情況。
教養本就有世代差異
謝玲玉表示,婆媳互動方式已經和較長一輩所處的時代不太一樣了,用「管教」來與媳婦溝通行不通,也須理解世代生活背景不同,教養方式本來就是會有世代差異。
另外,謝玲玉建議,雖然目前看到多是兒媳教養上的缺點,可以試著觀察有哪些教養優點是他們特別做到的,心情上會有不同感受,多看有的,不要看沒有的。
〈本文僅為專家意見,非本平台立場〉
│更多精選推薦↓↓↓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