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詩人曾貴海,是胸腔科醫師、社會運動家,50多年來提筆書寫對土地、社會的關懷,把詩寫在大地上,遍地長出花草綠樹,徹底翻轉高雄 命運;今年他榮獲「厄瓜多惠夜基國際詩歌節」(Ileana Espinel Cedeño)第15屆國際詩人獎,為該獎項首次授予亞洲詩人,30首詩被翻譯成西班牙文,隔著廣闊大海,讓詩人國度──「中南美洲」,因文學與臺灣相遇、看見南臺灣故事。
曾貴海坐在書桌前,拿起打草稿的筆記本,裡頭的字句被刪刪改改,他的創作跨越族群,書寫人與人、人與萬物間的倫理,以及生命體驗與信仰,他經常打破形式以長詩呈現,他說,詩如大河,在創作過程中要抓住岸邊,不要讓流水暴衝,這條河才能流出它的韻味,傳達內涵與意義。
亞洲第一人 榮獲厄瓜多國際詩人獎
「從沒想過會得這個獎!」此次獲獎肯定,曾貴海表示,「因為我書寫歷史、文化與政治等主題,又參與過社會運動吧!」在他眼中,中南美洲是詩人國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聶魯達、帕斯等人都出生於此,充滿熱情、在社會動盪不安下,他們的人民勇於反抗,「反抗」是生命體驗裡最高的情操,有反抗才會有改變。
創作50多年獲此殊榮,他說,寫詩可以看外在、看內心,探討存在的意義,「雖然不能光寫詩、不吃飯,但詩就像我思想皈依的原點!」詩人、醫生與社會運動家三種身份,問他最喜歡哪一個,他笑著說:「詩人!」眼前這位77歲滿腹文采的詩人,仍懷著年少那份初心,對文學熱情不曾熄滅,自2000年起,每年至少出版一本作品,累積了23本文集。
壓抑文青魂當醫生 創立「阿米巴詩社」寫自己的詩
出生屏東佳冬鄉,家裡從事派報業,曾貴海從小在報紙堆打轉,初中養成閱讀副刊的習慣,刊登在報紙上的隻字片語都讓他崇拜,對文學嚮往之情一直放在心中;就讀雄中期間,看到同學的詩被刊登出來,也點燃他的創作魂,在高二時在校刊發表了第一首詩,為他帶來成就感。
他本來想讀外文系,但因長輩期待,最終踏上學醫之途,但在高雄醫學院前兩年,比起學業、花更多時間在外國文學、歷史及文化理論知識上;而加入高醫詩社是他創作的轉捩點,大三時接任社長,將詩社以自由伸展、不受拘束的「阿米巴」原蟲取名,期許成員擁有自由精神、生命力與創意,也開啟他另一段創作之旅!
詩人與醫生之眼 用文字書寫家國事
曾貴海筆下的〈茶花女悲歌〉系列就是在描寫當時的愛河紅燈戶,他曾帶著阿米巴詩社社員走訪現場,鼓勵大家用五感觀察周遭、感受眼前的人,自此他的文風有了轉變,創作回歸鄉土,關懷不同族群、不同階級,寫土地、人民的心聲,在詩社期間他以筆名「林閃」,在當時知名文學刊物《笠》詩刊發表作品。
除了寫家鄉屏東客家村的點滴,居住長達50年的高雄,猶如他第二個故鄉,重工業讓高雄受到嚴重污染,身為胸腔科醫生,看見許多病人為此所苦,他開始透過文筆道出城市病狀,形容「人們像是養在污染實驗室的天竺鼠」,對高雄愛之深、責之切,在《鯨魚的祭典》與《高雄詩抄》作品中,批判被高雄犧牲的自然生態與文化建設。
南臺灣綠色教父 給現在的高雄80分
看見高雄生病了,對症下藥是曾貴海的職責,只是他開出的藥單,是一連串的環保與人權運動,人稱「南臺灣綠色革命」。從1992年「衛武營公園運動」開始,到保護高屏溪等運動,被稱為「南臺灣綠色教父」的他說,適逢1987年解嚴,社會力量如雨後春筍般,南方生命力蓬勃,他決定從幕後觀察者站到第一線,凝聚有志一同的夥伴,形成改變社會的力量。
歷時長達18年,透過一次次說服、公民參與,讓理念獲得市民、公部門認同,「綠色之夢」終於成功落地,展現在市民面前,「衛武營公園運動」稱得上是臺灣第一個土地轉型正義的公民運動。藉由社會運動、寫詩再改變高雄,一次又一次的循環,是他的歲月與對鄉土的關懷。
「你很難想像,以前的高雄沒有樹!」站在自家陽臺向外看去,他說,現在的高雄是不斷翻轉的城市,從衛武營運動建立的「綠色價值」一直到現在,越來越多綠地公園、越來越漂亮,可以給高雄80分;而現在積極發展的產業,則須以綠色為優先,建構綠色廊道產業鏈,成為有人文、綠色與產業的城市,大家才願意住在這裡。
本文轉載自《高雄畫刊》,原文為:詩人曾貴海 榮獲厄瓜多國際詩人獎 亞洲第一人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