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闖蕩最終還是想回家 青銀合力翻轉老社區

「若農村都把年輕人趕走,誰陪伴長輩?」62歲的彰化縣埔鹽鄉大有社區 理事長吳素秋,在社區中算中生代,多年來投入友善土地,將老建物改造成環保屋,推動農村旅行,還聘用8名年輕人為社區行銷,青銀族群一同翻轉老化社區的命運。

大有社區利用居民老建物成立青年創客村。 圖/林敬家攝影

大有社區利用居民老建物成立青年創客村。 圖/林敬家攝影

吳素秋20多年前因身體狀況不佳,與丈夫從台北回到埔鹽老家,在都市長大的她,沒有農村生活經驗,只覺得村裡路小、水溝大,許多荒廢地成髒亂點,觀望多年後著手綠美化環境,沒有人手就找在地阿公阿嬤,鋤草、搬磚、水泥工程都在熱心居民相挺完成。

社區陸續將老建物改造為雨水亭、雨撲滿,利用斜屋頂,設置雨水回收系統,豬圈變成了「霜霖書院」活動空間,整理乾枯風水池與古厝結合成為古色古香亮點,社區周遭共累積了18處景點。

吳素秋說,有擅長土木的長輩早上8點上班,卻願意提前6點來幫社區,她想種有機稻,長輩說行不通,卻仍主動下田拔草,他們就像無形的鑰匙,解決問題,讓農村變得宜居,同時創造經濟價值。

「社區需要我,家裡的事就先放一邊」,八十多歲的昌娟阿嬤無論水泥工、環境維護、種菜、烹飪什麼都做,她謙虛地說「沒做什麼」,但相信為社區付出就像做功德,留給子孫好的生活,家人都會有福報。

社區長輩只到青年操作耕耘機。 圖/大有社區提供

社區長輩只到青年操作耕耘機。 圖/大有社區提供

吳素秋認為,年輕人需要錢,長輩需要人陪,一定要找回鄉村流失的活力,近年開始有年輕人來到農村工作,協助社區行銷、設計與活動,擦亮在地特色。

平均80歲的志工阿嬤原本例行幫社區準備社區共餐料理,一手好菜在年輕人創意下,去年以阿嬤的「手路菜」在三合院前收費辦桌,吸引遊客體驗。

居民用心利用廢竹材、木材燒成生物碳,放進稻田土壤改善土壤酸化,也獲得彰化縣有機米冠軍,但因價格貴,通路有限,年輕人經營品牌「金碳稻」幫忙賣米。

23歲李思潔東海政治系畢業後,就回到家鄉大有社區工作,她說,在外闖蕩最終還是想回家,因此決定投入社區,家人並不反對,加上社區涵蓋了環教、照護與社工等專業,都是現在社會關心的議題,站在第一線,除了要解決問題,嘴巴更要甜,「別人的孫子總是比較可愛」。

大有社區理事長吳素秋(左二)與社區年輕人黃郁茹(右二)、李思潔(左一)、許雅筑等...

大有社區理事長吳素秋(左二)與社區年輕人黃郁茹(右二)、李思潔(左一)、許雅筑等一起提升老化社區。 圖/林敬家攝影

大有社區計畫主持人黃郁茹說,年輕人缺資金、土地和人脈,阿公阿嬤的生活經驗和過往智慧就是他們行銷的基礎,但介入他們生活要有地緣上的關係,互助取得信任,更重要的是讓長輩獲得成就感,才能永續發展。

吳素秋說,年輕人和長輩彼此合作,沒有誰做得比較多,社區辦環境教育、參訪、農村體驗並銷售產品等創造盈餘,長輩其實是推動年輕人的舵手。

七夕情人節青年帶著長輩完成數字油畫。 圖/大有社區提供

七夕情人節青年帶著長輩完成數字油畫。 圖/大有社區提供

大有社區青年創客村已有來自各領域的青年到來發揮長才,提供社區創新點子。 圖/林敬...

大有社區青年創客村已有來自各領域的青年到來發揮長才,提供社區創新點子。 圖/林敬家攝影

大有社區利用青銀族群長才,創造社區亮點。 圖/大有社區提供

大有社區利用青銀族群長才,創造社區亮點。 圖/大有社區提供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