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家人臨終病苦,不要一心想著他快死了」臨床心理師:想想他還活著,能幫他什麼?

生命一定有盡頭,在與至親、至愛的人永遠分開之前,我們能做什麼事避免留下遺憾? 示意圖/Canva
生命一定有盡頭,在與至親、至愛的人永遠分開之前,我們能做什麼事避免留下遺憾? 示意圖/Canva

面對至愛的人不得不的別離,永遠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是若能抓緊機會學習面對失去和和解,也是一堂「生命教育」課,讓我們能帶著祝福往前,面對未來。執業「癌症照護」20年的臨床心理師林維君,將那些發生在病床邊獨一無二的故事,彙整成書《如果不在了,你想留下什麼?》,她深有感觸,除了死亡的恐懼和焦慮,其實可以利用寶貴的時間,做些什麼,讓別離更有愛、更無憾。

不過,直面地處理疾病和死亡,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敞開心情,有長輩避談,也有老人家想講,可是子女不願意聽;林維君表示,她最常遇到的是病人很想表達,但是家屬不願接受,例如老人家在病床會說「我不要插管急救」,可是子女卻因為滿滿地捨不得,會說「你說這個要做什麼?要死了還說這些..(台語)」,她指出,如以上對話,南部人的草根性風格在這時候體現出來,言語直接且驚慌失措。

死神是不等人的 但家人避談怎麼辦?

林維君表示,在醫院現場看過許多真實場景是「死神是不等人的」,不論逃避還是拖到最後一刻,就是會碰上生命要到最後關頭的時候。

「呼吸器插了、葉克膜上了,但急救下病人就是沒有起色,家屬很猶豫該如何決策,一個是未來長照的經濟負擔大,二是沒有人力可以照顧」,這是臨床很常碰到的情況,醫生當下有時會提出,看看要不要讓病人善終 ,因為很可能接下來都要長期插管住呼吸病房,不然就是變成植物人,醫護絕不會勉強家屬或病人一定要談或接受這件事,只是,家屬往往陷入決定的困境:

「平常爸爸對於死亡話題很忌諱,他沒有交代我們.. 」沒有人敢主張所做的決定就是病人本人的意願。

若急救毫無起色,要插管治療還是放手?臨床心理師林維君表示,此時病患家人往往會陷入...
若急救毫無起色,要插管治療還是放手?臨床心理師林維君表示,此時病患家人往往會陷入兩難,不敢為病人下決定。 示意圖/Canva

林維君看到家屬的糾結,當下曾詢問家屬,「老爸以前的生活型態?」,子女回答,「爸爸根本平常都在家裡待不住,每天都往外跑!」她聽了回應「如果這時候爸爸坐在這裡跟我們一起討論,他知道他未來要一輩子躺在那裡、大小便都要人家這樣處理,你覺得他要臥床被照顧的生活方式嗎?」

她繼續說,「我才剛剛認識你爸爸,你是認識他幾十年的人,很了解他,所以你可以幫他把想講的話講出來,你是他的代言人。」子女這時候才恍然明白,放下糾結,有力量思索如何決議。

林維君表示,我們在談臨終急救或是要不要拔管,家屬很常都會陷入為難,就是好像自己代替本人做生死意願的決定。不過,即使家人平時討厭談死亡,卻一定有種他喜歡的生活方式,「那這樣的處理方式,可以依照我們對他深刻的了解,去看看會不會是他願意承受的。」

面對家人的重大醫療決定不容易,許多人因此糾結不已。
 圖/讀者提供
面對家人的重大醫療決定不容易,許多人因此糾結不已。 圖/讀者提供

即使病痛摧殘 但可以帶著祝福前進

身為安寧專業、癌症照護心理師,在醫療現場看見家庭中有什麼樣難受的心情、被堵住了,會協助他們梳理,林維君說,其實心理師是個醫護團隊的小螺絲釘,不是「療心」的專家能解決所有問題,家屬們比我更知道病人想要的是什麼。

通常,在病人的生理狀況滿足,也就是在身體稍微舒坦的狀況下,心理師才有機會從另一個視角引導去深談,「如果我的身體有限,那我還想要做些什麼?又不能做些什麼?」因為,這些是深藏在個人裡面的核心信念和價值觀,而家屬也可以幫忙病人發現和看見。

當病情加重,再怎麼抗拒死亡也是終會到來,林維君鼓勵急病的家屬即使很著急,「當家人臨終病苦,不要一心想著他快死了」我們要想的是「他(至親)還活著,讓我們在活著的時候,還可以怎麼幫他看見擁有的一切、哪些值得珍惜,以及有哪些未來可能有的遺憾去完成。」

臨床心理師林維君表示,家屬陪病時的心情是巨大的無助且焦慮。 圖/悅知文化提供。
臨床心理師林維君表示,家屬陪病時的心情是巨大的無助且焦慮。 圖/悅知文化提供。

如何在生命關頭前好好道別,讓病榻前的人能及時把握時間完成想完成的,也讓幫助活著的人也活好,有機會好好說再見,也許可以看成是病床前的至愛、逝者帶給我們的生命禮物,面對生命更珍惜,把悲傷轉化成繼續前進的翅膀。

🍊點我加入橘世代FB粉專,一起展開人生新風景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更多新聞報導

生命故事 生命課題 死亡與告別 家庭關係 預立醫療 善終

清明氣候多變!外出掃墓必備4招養生,「連假吃太多」改喝1粥品解膩

閻王還不收!9旬阿公因安寧居家奇蹟好轉,醫感動:生命比預期更寬廣

延伸閱讀

【2025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旗怎麼領?鑽轎底禁忌?全年平安攻略!

清明氣候多變!外出掃墓必備4招養生,「連假吃太多」改喝1粥品解膩

瘦瘦針容易復胖!醫推「瘦瘦菜」啟動身體代謝,還能抗癌護眼

頂客族、單身族遺產要分兄弟姊妹?剝奪繼承權全靠這1招

相關文章

抗癌25年圓夢了!她舉辦「生前告別式」與家人溫暖說再見

喪偶長輩再婚遭疑「永恆真愛在哪?」律師:應給予祝福

閻王還不收!9旬阿公因安寧居家奇蹟好轉,醫感動:生命比預期更寬廣

「家人臨終病苦,不要一心想著他快死了」臨床心理師:想想他還活著,能幫他什麼?

媽媽在的時候嫌煩,離開後卻無比思念…女兒淚喊:以後沒人call我了

照顧長輩不只是一份工作!長照居服員有感:體會「愛要即時」很重要

熱門文章

退休想住養生村?2025全台17大養生村費用、房型比較一次看(含表格)

不是老後記性差!醫師教你5句話揪出失智前兆

你家的鍋子=細菌培養皿?不鏽鋼鍋清潔3招必學,遇1狀況快扔掉

90%的人都做錯!浴室濕氣重「開窗or開換氣扇」,專家建議這樣做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