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如何陪患者走生命最後一哩路?醫分析安寧療護、斷食善終最大差異

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方俊凱說,斷食反而會讓患者與家屬過度關注身體變化,忽略臨終前心理、社會和靈性面的需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方俊凱說,斷食反而會讓患者與家屬過度關注身體變化,忽略臨終前心理、社會和靈性面的需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為高齡社會,許多家人須面對長輩善終議題。國內有醫師以照顧家中漸凍症長者的經驗,積極推廣「斷食善終 」,也就是透過逐步減少餵食,讓患者慢慢走向死亡。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方俊凱說,安寧療護是依病患的病情狀況、身體條件,配合調整營養攝取,讓身體相對穩定;斷食反而會讓患者與家屬過度關注身體變化,忽略臨終前心理、社會和靈性面的需求。

安寧療護、斷食善終其實不同。方俊凱說,「病主法 」的「預立醫療決定」可事先表明,拒絕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或其他與醫療照護、善終等相關意願,但都需要搭配醫護專業判斷。但斷食善終這樣做,雖然看起來很自主,但許多時候並非病人本人決定,而是家屬決定,「這對病患來說,能不能提供最好的狀態、最好的生活品質?」

方俊凱說,舉例來說,若患者已出現不吵鬧、倦怠、陷入長時間沉睡,醒來卻不認得人,可能僅剩5~7日。另外若是血壓往下掉,眼球出現荔枝狀的紅色血絲等症狀,大約2~3日就可能死亡。因此現有的安寧療護,對於患者的不同階段掌握已十分精準。

方俊凱指出,台灣、日本、韓國3國最新跨國研究,記錄病人狀況、生活品質、疼痛及舒適度等指標後發現,在患者最後臨終前完全不給水分,其實對病人並不是最好的,反而是在過世前1周每天給水500cc,前兩天給水250cc,才會是最好的。

安寧患者常見有疼痛、呼吸喘、意識混亂等不舒服狀況,都可能降低生存意志。方俊凱說,疼痛可使用嗎啡類製劑減輕,喘可用化痰等方式改善,躁動混亂則可用低劑量精神抑制劑緩和;「安寧療護不是甚麼都不做,而是照著病患的病況調整」,上述這些痛苦狀況,醫療人員通常不到1個小時就能幫助緩解。

方俊凱指出,患者愈到末期,心理、社會和靈性上的需求,就愈發重要,不僅要讓患者平靜、減少不安,也要協助在社會上和家人、朋友好好道別,讓人際關係好好結束,靈性上則看患者是否覺得此生有意義感與幸福感,「如果充滿遺憾,就會充滿恐懼,但如果覺得此生該做的事都做了,就可以沒有恐懼放下一切」。

│更多精選推薦↓↓↓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更多新聞報導

長照 安寧照護 斷食善終 病人自主 臨終醫療 高齡化社會 死亡與告別 安寧緩和醫療 病主法

1歲嬰被保母虐待而亡!被拔指甲、吃餿水,惡保母可惡行徑引公憤,家屬悲痛不已

照顧者難為!「過度責任感」導致焦慮又過勞…這些方法助你喘口氣

延伸閱讀

斷食善終被誤解?「病主法」推手:台灣需強化緩和醫療

有尊嚴的善終!6個安寧療護的問與答 健保補助、病房空床查詢全解析

傅達仁「安樂死」畫下人生句點!退休族談生死有感:先存300萬最實在

「獨老,是不可逆的」王牌律師賴芳玉談如何變老但「活得很明白」...

相關文章

揪失智妻當志工遭質疑 88歲退休校長:一起照顧別人很快樂

腳骨超軟Q!74歲嬤尬街舞大秀一字馬劈腿,展現自信活力不輸年輕人

照顧臥床外公、失智父母10年,他分享「伴親終老」心法:先照顧自己

稽核員也是小說家!熟齡斜槓族談生死:我想像流星一樣消逝

「不管活幾歲,都希望人生有意義」林媽利年過八十仍樂在研究

年過七十學跳舞、樂齡工作好滿足!知名醫師林靜芸:人生充滿無限可能

熱門文章

每天走1萬步真健康?73歲翁照大腸鏡發現「4公分瘜肉」延誤恐致癌

2024小雪節氣「3生肖」好運降臨!小雪習俗、開運重點一次看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