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重生理不重心理?高齡社會隱憂:「不健康餘命」恐落入長壽地獄...
過去十年,「不健康餘命」皆落在八年左右,二○二一年縮短至七點五六年,年歲下降,背後卻是疫情威脅脆弱族群性命付出的代價。專家指出,長久以來,政府宣導運動、健康飲食 、疾病控制等「個人健康行為」,但仍無法縮短「不健康餘命」,建議從整體環境著手,例如,改善交通,要求餐飲業者減鈉、減糖。
全球皆面臨高齡化議題,「不健康餘命」則是高齡社會 的「最大風暴」,失能、臥床不僅帶給家庭負擔,國家長照 資源挹注也將受到衝擊。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政府再不拿出作為,疫情後「不健康餘命」可能飆升;現行太過注重「生理上」健康行為,但更多是心理疾病而導致的失能,應更重視心理健康 。
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表示,每周運動三天、每次卅分鐘、心跳一百三等健康推廣已到極限,會遵循的人就會遵循,但不少失能臥床因意外引起,以交通事故居多,政府有必要整頓道路環境,擬定更周延的交通罰則;慢性病 為失能重要原因之一,除了提升民眾健康飲食識能,政府應從餐飲業者著手,要求減鈉、減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