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治療「巴金森氏症」吃藥還不夠!運動、唱歌...療效提升超顯著!

臨床顯示,除了規律用藥,巴金森病患者如每天運動,可提升三成療效。 圖/freepik
臨床顯示,除了規律用藥,巴金森病患者如每天運動,可提升三成療效。 圖/freepik

臨床顯示,除了規律用藥,巴金森病患者如每天運動 ,可提升三成療效,神經內科 醫師提醒,病友們一定要天天運動,最好涵蓋伸展 、肌力、平衡、有氧等四大健身 領域,就能改善動作遲緩、步履不穩等症狀;多與人聊天、講話、唱歌,則可以訓練吞嚥咀嚼功能,減少進食卡卡風險。

陪著患者練習深蹲 、瑜伽,林口長庚神經內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吳逸如診間宛如小型體適能教室,為了提高患者運動意願,常在診間跟患者一起做運動、唱歌。她強調,巴金森氏症 患者一定每天運動,不管是走路、游泳、瑜伽、打太極、走樓梯、騎單車,都是很好體能訓練。

曾有一名女性病人這麼說「最恨的人是吳醫師,而最愛的人也是她。」十幾年前確診時,被醫師逼著運動,苦不堪言,心中充滿恨意;但現已養成運動習慣,每天可以行走一兩萬步,行動自如,且每天只吃二種藥,病情穩定控制,感激醫師那時的堅持。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巫錫霖說,許多門診病人跟著他二三十年,共同點為天天運動,每天至少半小時以上,不會因為罹病,而窩在家裡,離開社交圈。

台大癌醫中心神經科主治醫師郭明哲表示,研究證實,運動除了改善動作症狀,也有助於安定情緒;若病友不愛運動,建議多走樓梯,增加肌肉阻抗力。

「最好的非藥物治療是運動。」台灣巴金森病之父陸清松表示,巴金森病屬於全身性疾病,表現多樣化,但只要規律用藥,配合運動,就能達到「三個Lucky 7」治療目標,蜜月期、波動期、晚期各為7年,甚至治療效果顯著的蜜月期可以延長至9年。

更多新聞報導

巴金森氏症 運動 神經內科 健身 伸展 深蹲

駝背、撲克臉!怎麼有效判斷「巴金森氏病」?10大前兆 3種最典型

快改掉憋尿惡習!醫師盤點10大憋尿傷害,最嚴重恐有生命危險

延伸閱讀

【橘煩惱】接爸爸到台北同住 他卻抱怨南部較好?還寧願獨居,想孝順真的好難...

更年期後「骨質密度」像自由落體快速下降!醫:輕摔跤就容易造成骨折

跳舞真的會變開心! 不只是運動,舞出「快樂激素」抒壓、抗老化

有氧、肌力到大腦!「三大老化訓練」身心健康一次顧到位

相關文章

阿公走後,阿嬤天天以淚洗面…社工暖心相勸:離開也是一份珍貴禮物

義大利高齡社會新挑戰:70歲才能領退休金、機器人幫忙照護?

日本老年人如何生活?四分之一有工作、享受消齡商機新趨勢

超高齡海嘯來襲!台灣社會長照、退休金制度準備好了嗎?

5.5萬獨居長者受惠!從共餐到居家醫療,「關懷送暖政策」亮點曝光

眼看父親身陷「失智症7階段」醫師兒嘆:誰偷走了我爸?

熱門文章

符合「這些資格」免繳健保費!健保費補助條件、金額 懶人包一次看

領到年終獎金別亂花,教你在30天內打造8種被動收入!

驚!菜瓜布「這樣用」才對,使用超過28天竟比馬桶還髒

春節長假遇上病毒潮!醫建議備有「5類藥品」:假期安心無憂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