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歲,我作夢、20多歲,我不停挑戰、30多歲,我不斷全力以赴、40多歲,我更靠近弱勢族群一步、50多歲,我變得自由、60多歲,我成了不在人生計畫內的網紅、70多歲,每天都悸動!只要活著,只要還能動,人人都是現役,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我70歲,依然嚮往燦爛的明天:米蘭阿嬤關於自尊、充實、品味與責任的故事》精彩試閱:
給哭泣的學生
我以前的一個學生來找我。久久不見的臉龐卻失去了光彩,極為憔悴。肯定有什麼事情,但她卻難以開口,最後忍不住嗚咽了起來。我讓她盡情大哭一場,在旁邊靜靜地等了一下,遞給她一杯溫熱的茶和柔軟的毛巾。
隨著眼淚逐漸乾涸,又是一陣沉默,她語帶哽咽,詳細告訴我來訪的原因,本來不想再活下去了,太累了,所以想了結生命,她想已經走到盡頭了,所以來見我這個老師最後一面。
事情是這樣的,她因為恐慌症和憂鬱症 而住院,一直以來在她的各種努力下,不僅在夢想的機關任職,甚至爬到夢想的位置,取得令人滿意的成就,結果問題在於磨難那時候才開始。這麼有才能又充滿熱情的人變得如此萎靡不振,讓我更加心痛。我咬緊牙關,按耐著不把心痛表露出來。
已經是中年的學生嘆了好大一口氣,沉重得彷彿巨石,保守的婆家只在意她給了多少孝親費 ,先生的態度則和結婚前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她說家裡大大小小的各種雜活都是她要做,又深深嘆了一口氣。又不是單薪,雙薪家庭的經濟狀況分明是有餘裕的,但現實是這份餘裕只有老公一個人獨享,讓她茫然若失。
她說工作時這個人來拜託她,那個人也來拜託她,有愈來愈多不想見卻不得不見的人,一想到這些工作,每晚就睡不著覺,於是最後受失眠所擾。
我只是靜靜地聽著,好讓她可以盡情說出心裡話。看著學生臉上那沉重的陰影逐漸變得模糊,我想了又想,究竟該給她什麼樣的答案。
我的學生是典型的工作狂。她長期以來不照顧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已經超過負荷範圍,只是勇往直前。她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哪,正往哪裡走去,迷失了方向,拚命掙扎然後油盡燈枯。
油盡燈枯時,就會受失眠所苦,受失眠所苦後,身心枯竭的症狀就會愈發嚴重。靠酒精、精神安定劑都無法壓下來,憂鬱症也變得更嚴重,甚至會產生偏激的幻想。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擔憂也會無限擴大,因此人會經常不安焦躁,無來由地驚慌,甚至出現心律不整的症狀。
尤其愈是在家教嚴格又挑剔的父母底下成長的人他們的完美主義和萬能情節作祟,對自己投予過高的期待,或把自己逼到極限。想滿足父母親期待的想法愈大,就愈感到負擔,達不到自我期待時甚至會感到嚴重挫折。
從前我似乎聽過坐在面前的學生就是在那種環境下長大。我問她是不是也有這種煩惱,她說「您怎麼知道?老師好像算命的」,這才露出淺淺的微笑。
「妳問我怎麼知道?我也經歷過啊!」「真的嗎?老師看起來總是理直氣壯,很有自信,我還以為您不會有害怕恐懼的時候。」
「那,妳要聽我的故事嗎?」那天晚上,我把我的孤軍奮鬥記告訴學生,也給她建議和鼓勵。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為我自己而活的大前提。我孩子、我老公前面加上「我」這個字,代表要有我,才會有孩子和老公。如果沒有了我,我的宇宙也就消失殆盡了。
造物主之所以把我創造出來一定有祂的用意,與其想著「死定了!」不如反過來去找自己該活下去的理由。抓緊那個意義繼續往前走,那麼總會出現微弱的光芒,看見隧道的盡頭。
別折磨自己,而是把自己擺在生活的中心。如果要做到這點,就要把肩膀上的沉重負擔放下,先瞭解自己想要什麼,並完成自己的願望。要將自己的內在打造得堅固無比,才不會輕易被他人的情緒左右。我們的責任就是盡力做到自己能力範圍。
就算失敗也別覺得丟臉,要稱讚盡全力挑戰的自己。如果捨棄不掉「好人情節」,戰戰兢兢地過生活,各種大小雜活自然會落在你的肩上。
如果有難以達成的請求,請冷靜判斷自己的能力是否做得到,做不到就心平氣和,有禮貌地說「這超出我的能力範圍,如果誇下海口可能反而把事情搞砸,因為不想破壞我們之間的友好關係,所以只能拒絕你的請求了」,理直氣壯地說。
對孩子、對先生、對婆家都要採取這種方式。也許一開始他們會覺得不高興,但是這樣的關係才有價值,才能長久。無論是哪種關係,只要我是抱持善意做人處世,最後都不至於鬧得難看。
別把自己交給他人的眼光或他人的評價,要先溫暖地安撫、擁抱自己的心,創造出力量,好讓自己能有動機跨步向前。倘若不堪負荷而跌倒,就倒下暫時休息吧!看看周圍的山光水色,傾聽內在的聲音。
我一直偷偷觀察學生的表情有什麼變化,盡最大的誠意勸導她。彷彿攬下全世界煩惱的學生臉龐很慶幸地似乎正逐漸恢復平靜。然後說著我會再努力一回,就離開了。
幾天後,那個學生打電話來。說著陰暗的影子彷彿慢慢褪去中,她也正慢慢放下自己要完美解決所有事情的想法。「我正照著老師的話去做。『就算做錯了也沒關係,跌倒了也不要緊;跌倒了就休息一下,拍拍屁股起身就好。』我就這樣一直鼓勵自己,慢慢找回勇氣。努力去感受、去觀察我的身心想要的是什麼。謝謝您,我會盡快恢復開心的自己再去找您。」
看她似乎恢復了元氣,我感到非常慶幸。這時候不禁覺得人生只有一次,實在可惜。要是能夠把在第一次人生中體悟到的事,套用到第二個人生中,第二個人生應該會很輕鬆吧⋯⋯不,人生還是只有一次就好了。活兩次的人生實在太辛苦、太可怕,我大概沒辦法。
本文摘自《我70歲,依然嚮往燦爛的明天:米蘭阿嬤關於自尊、充實、品味與責任的故事》,2022/12/02 寶鼎出版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