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亞洲式情勒」?對方不大吵、不大鬧,卻感覺特別不舒服!

為什麼對方明明就是好聲好氣地說話,我還是覺得被情緒勒索了? 圖/freepik

為什麼對方明明就是好聲好氣地說話,我還是覺得被情緒勒索了? 圖/freepik

事件發生當下明明很生氣,但離開現場後,卻又感覺愧疚,擔心自己太兇?理智上知道該做,也答應了,但就是覺得悶悶的,即使是個舉手之勞,也讓你不太舒服?

為什麼對方明明就是好聲好氣地說話,我還是覺被情緒勒索 (情勒,註1)了?難道是我自己的問題嗎?是我太敏感?

不是的,你恐怕是遇到「以退為進的亞洲式情勒(亞勒,註2)」了。

亞勒不同於一般情勒的大鳴大放,它微微細細的,但後座力十足,像碗色香味俱全的剝皮辣椒雞湯,下喉雖溫潤,之後卻能從腳底手掌熱回頭心,讓人汗流浹背。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且讓我們一一細數分解。

色/我平常不會這樣的,會要求是因為我把你當成好朋友

哇……這個關係濾鏡一戴上,看過去的世界就全然不一樣了。不同於情勒的指責與貶低,亞勒的起手式是把對方先捧高,讓被要求者感覺自己與眾不同。

但仔細想想,「因為你很重要,所以我才麻煩你」,這個邏輯對嗎?重要的對象不是該拿來珍惜的嗎?怎麼變成要承擔更多責任?消磨久了,最後只剩委屈滿滿。

香/這又沒什麼,如果你叫我幫一樣的忙,我也會幫你

「普同化(註3)」也就是把事情的獨特性拿掉,像氣味一樣無差別地擴散。當對方的要求只是件小事時,表達在意的人就顯得小心眼了。我們的社會從小到大要我們「將心比心」,然而沒有一顆心是一模一樣的,對你而言的小事,不一定對我來說是小事。

再說,未來亞勒方會不會幫忙其實無法真的確定,能夠肯定的只有亞勒方現在沒有要做,想要被亞勒的人來做。而幫一個忙,無論多小,都會佔用到一些心力與時間。

味/無限的道歉、感恩+鞠躬哈腰迴圈

「伸手不打笑臉人」也是我們亞洲社會的人情文化,人家都已經示弱、道歉了,我們就不該再「得理不饒人」,這個時候被勒方如果還表現得不耐煩、生氣,就會讓亞勒方坐實受害者位置,被勒方變成加害者,一邊去完成被交付的事,還要背負著深深的愧疚感,反過頭來檢討自己的言行舉止,既勞力又勞心,這招真的太狠了。

那麼這碗剝皮辣椒雞湯,我們到底是要喝還是不喝?很可能由不得我們,在阿捨看來,不同於情勒,亞勒是依附在文化裡頭的產物,無所不在,當事者很難察覺,就算察覺了,也很難承認自己在勒索一個對自己重要的人。

加上亞勒很容易發生在我們難以割捨的長期關係裡,處理起來就更加棘手。近幾年愈來愈多人知道情緒勒索,也有不少專書、網路文章(註4)探討要如何應對,阿捨在這邊就不再多講方法了,只說一個「心法」。

在關係中,親密永遠該走在要求之前

說穿了,有哪段親密關係 中沒有情勒呢?人多多少少會希望關係中的另一方,透過一些具體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只要不犯法,且在一定的限度內,差別只在於被勒者甘不甘心而已。而要一個人願意心甘情願地付出,需要很多很多親密,親密則需要倚靠好多好多理解堆建起來。

亞勒者,請用親密帶出要求,而不是透過要求證實親密。被勒者,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亞勒者,但我們可以選擇怎麼跟他們相處

下次發現被亞勒時,被勒者與其冒著破壞關係的風險直接點出來,不如試試這句:「你再多說一點。」不急著回應、解決問題,先了解對方在顧慮什麼,也許就會多出一點討論的空間。如果可以,把自己的需求也放在問題解決的考量中,才不會過於委屈自己。

那麼這碗湯,才開始有了真正的溫度,把關係中的雙方串連起來。畢竟,無論是情勒還是亞勒,最在意的都還是那一份沈甸甸的關係與在乎。

註1:情緒勒索(英語:Emotional blackmail,亦可稱「FOG」),是由美國心理治療學家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發揚的詞彙,意指一種在關係中不願意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並企圖以威脅利誘控制他人的行為模式。
註2:這是阿捨自己創造的名詞。
註3:這裏的「普同化」是普同感(Universality)的延伸。在心理學上,普同感指的是傾向去假設,在一個社會文化中,每個人的價值觀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相似之處。例如在一個重視學歷的社會中,學生面對考試的壓力應該都是很大的,藉此來讓學生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註4:知名諮商心理師周慕姿的暢銷著作「情緒勒索」、知名心理學者海苔熊,也有針對情緒勒索做探討的文章可以參考。

本文轉載自《微光心理諮商所》,原文為:「您不方便就算了」---以退為進的亞洲式情勒

延伸閱讀

傳承三代飄香五十載!苗栗「阿玉麵館」一次滿足饕客口腹之慾

顧寶明千萬遺產糾紛/人一過世遺產就被匯出?解定存?小心已觸犯刑法

全民普發6000還在等!保單紓困借款最高10萬,資格符合1項即可申請(將截止)

出發東京!嚴選7條必逛特色商店街:文化、美食、購物一次擁有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