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確立「自我」:放過自己,活得更輕鬆

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做好自己最重要。 示意圖/ingimage 提供
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做好自己最重要。 示意圖/ingimage 提供

編按:隨著年齡增長,如何才能讓自己「活得更輕鬆」?
日本心理諮商師根本裕幸認為,一個人若長期無法肯定自己,便不容易說出真實意見,導致在職場、家庭、人際關係中長期壓抑。根本裕幸建議 :「不要把心力花在無法改變的過去,及他人的想法上。」
因為「你就是你」,做好自己最重要!

● 以「自我」為中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全感

自我肯定 感偏低的人,總是長期處在不安當中。

無論他們身處何地,都非常在意他人及周圍的眼光,沒有一刻能安心。

你是否曾經想過:「如果世上能有更多溫柔強大、充滿包容心的人,大家就能活得更安心了。」當然,那確實能緩和不少不安,但是,這個想法只對了一半。

因為,我們無法從他人那裡獲得「安全感」。

想像一下:你獨自一人前往治安很差的國家旅行,在飛機上認識了一個看起來很溫柔的背包客,他對當地似乎也很熟。你心想:「跟著他應該就沒問題了。」結果,一到當地,那個人馬上換了一副面孔,態度變得十分惡劣。你心中原本滿滿的安全感頓時一掃而空,只剩下恐懼及不安。

別人所給予的安全感,是屬於「他人」的東西。將自己的安全感寄託在他人及對方的情緒上,就必須面臨「隨時可能失去的風險」,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安全感。

所以,一切都要回歸到「自我」。

● 體貼應該出自「我想這麼做」,而非受制於他人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能夠自主選擇「是否要體貼他人」,所以前文中所提到的「感知力」,就會成為強大的助力。

在某個場合,他們判斷「現在這個狀況不要強出頭」,便選擇配合對方;在別的場合,他們覺得「雖然明白對方要什麼,但現在不想這麼做」,所以聽從自己的心意,一切依自我意願來做選擇。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更有能力「給予」,即使他們為別人付出,也不會讓對方感到負擔。因為他們知道這麼做「自己會開心」,而不是為了「討好對方」。

即使對方的反應不如預期,甚至沒有任何回報,他們也能很快釋懷,安慰自己並認為「這次就算了」。他們的人生態度積極且不拖泥帶水,也知道「是自己願意做那些事」,所以不會一直耿耿於懷。

以「他人」為中心的人,會將自己的感知力放在補足他人,及周遭環境的不足及缺陷上,甚至誤以為「全力幫助別人才是自己的存在價值」。

但是,當我們以自己的心情為優先,久而久之,就會發現周遭的人其實也在配合自己的行動

這會讓我們更容易發現他人所擁有的優點及魅力,隨著接觸的機會增加,也能更加信任對方,活得更輕鬆自在。

如果一個人能依自己內心的狀態,來決定是否要「給予」,就能得到越來越多的自由。所有的體貼都是出自「我想這麼做」,「能敏銳感知現場氣氛」、「能理解他人心情」的感知力,就會成為優勢,幫助發揮最大的潛能。

擁有良好的自我肯定感,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就能讓「感知力」成為你的魅力之一。

你有能力自行決定,是否要配合他人。

《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放過自己的100個正向練習》。 圖/聯經出版社
《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放過自己的100個正向練習》。 圖/聯經出版社

本文摘自《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放過自己的100個正向練習》,2022/11/03 聯經出版

更多新聞報導

好書推薦 自我肯定 心靈成長 安全感 正向思考

聯經出版

聯經出版公司創立於1974年5月4日,為聯合報系關係企業之一。 以各類型優質內容為出版方向,至今已累計出版六千餘種圖書, 涵蓋範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中外文學、藝術、語言學習、商業趨勢、生活保健、心 理勵志、旅遊、飲食、兒童讀物等。

PM2.5來襲!「抗空汙」必攝取營養素,「吃」出天然防護罩

不是人人都適合冬天進補!先看你是「哪種體質」吃對才有補

延伸閱讀

Make It Real!福利蛋養成計畫

冬天手腳冰冷亂補恐更傷身!中醫建議:多吃這4類中藥、7種食物

面對事業低潮也從不中斷!不只賣百年餅還成立全台最「老」壘球賽

購屋超級攻略/國際超級房仲:就算賠錢,也應該要買房的客群

相關文章

做自己不一定能得到父母認同!作家黃大米有感:要懂得看淡

打工賺錢學煮咖啡,只為回部落開店!她為在地長輩與年輕人留住溫暖希望

預防失智全家動起來!醫點名5種「家庭生活習慣」降低失智風險

從身障者家屬變社工!她陪伴更多人走出陰霾、活出屬於自己的生命

再婚夫「提一堆條件」自認公平卻外遇,她心碎:我犧牲孩子也失去愛情

低收單親爸墜谷成白骨!遺體修復師暖心接手,陪孩子做最後的生命道別

熱門文章

常喝4種飲料=癌細胞全下肚!「這款」看似健康卻會誘發食道癌

提早退休躺平!3方法用投資打造被動收入,花到95歲仍有錢

氣炸鍋少油就健康?4招避免吃下致癌物,2食物千萬別放!

退休後健保「必須依附子女」她疑惑:想當個自主老人不行嗎?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