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回家發現父母容易失眠、沒食慾?當心非老化!而是孤獨引發憂鬱症...

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暨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黃宗正說明,年長者特別容易感到孤獨的原因包含隨著年齡增長,身旁親友陸續過世,社交系統減少;身體狀況較不佳,影響活動力及參與事物的機會。 圖/健康醫療網
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暨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黃宗正說明,年長者特別容易感到孤獨的原因包含隨著年齡增長,身旁親友陸續過世,社交系統減少;身體狀況較不佳,影響活動力及參與事物的機會。 圖/健康醫療網

長輩們多期盼在異鄉的孩子孫子回家團聚,然而回家陪伴年長者時,除了關照其身體健康狀況,要注意其心理狀態及有無孤獨 感!根據一份2021年1月發布於《柳葉刀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孤獨會增加憂鬱症 狀的顯現。

年長者感孤獨 恐導致疾病惡化

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暨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黃宗正說明,年長者特別容易感到孤獨的原因包含隨著年齡增長,身旁親友陸續過世,社交系統減少;身體狀況較不佳,影響活動力及參與事物的機會。

黃宗正主任說,孤獨是惡化許多身心的因素,例如導致血壓升高、引發心血管疾病,會造成失眠,生活品質及認知變差,這些因素也會使孤獨變得更嚴重,是雙向影響的,建議周遭的人對身旁長者可以多點警覺及關懷,察覺對方活動是否變得侷限、或漸漸退出社交圈。

孤獨銀髮族  6症狀恐是憂鬱傾向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許多研究均已證實孤獨與憂鬱症的發生有高度相關。高齡者病痛多,常誤以為心情不好是正常的,又症狀是漸進發生,如出現以下現象時,有可能有憂鬱傾向,須求助專業:1.常抱怨身體疼痛,易出現失眠;2.悶悶不樂看什麼都不順眼,常常生氣;3.對原來有興趣的活動失去興趣;4.易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5.沒食慾,體重快速減輕;6.感到悲觀,甚至不想活了。

預防孤獨 從3面向著手

黃宗正主任指出,預防孤獨的方式可從身體、心理及人際三個面向來處理,如身體狀況不好便積極治療,多外出運動曬太陽,參與一些運動團體,讓自己保持活動量;心理上則減少對他人的依賴,加強認知功能 的訓練,保持頭腦靈活;與他人互動不間斷,鼓勵可參與學習性的活動、讓自己快樂或支持性的活動,像投入志工 活動。

黃宗正提醒,快樂幸福的關鍵其實是要擁有愛與信任的關係,可保持至少三位是你願意聊心事的好友。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原文為:長輩太孤獨恐罹憂鬱、疾病惡化 「1動作」可幫助預防

更多新聞報導

孤獨 銀髮族 憂鬱症 認知功能 志工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廣邀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更多更完善的保健知識與服務,希望透過網路社群平台,凝聚力量幫助弱勢族群,更期許藉由此媒體發聲,讓愛心遠佈、善盡社會責任。

僅1成願意對外求助...憂鬱症就醫率太低,恐造增加衰弱死亡風險

秋分=「養生」關鍵節氣!當令食材怎麼挑?怎麼煮?

延伸閱讀

血液「太油」出現乳糜血!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可以如何改善?

自私的人都睡很少?!研究:少睡1小時就不想幫助人!

確診昏迷隔天病逝!疫情新病毒來襲,藥師公會建議家中必備「3機6藥」

「我幫您領到畢業證書了!」70歲阿嬤圓夢上大學,卻在畢業典禮前離世....

相關文章

照顧住院母累到走路不穩…專家揭喘息服務救急:先把自己照顧好

身心障礙者能獨立生活嗎?伊甸基金會「家園」助他們學習自理、迎向未來!

兄弟姊妹像敵人、從小就要搶奪資源?專家:手足是父母最好的禮物

每年必辦家族旅行!教養專家李儀婷:心甘情願承擔這份辛勞

童年手足間埋下心結,長大後能化解嗎?她大談「黑歷史」放下傷痛

手足關係冷漠怎麼辦?修復第一步:別讓自己困在受傷角色裡

熱門文章

常吃「1健康食品」肺癌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大增?醫揭真正原因

「吃進洗碗精」恐引發9疾病!8種洗碗法:徹底清除泡泡殘留

退休想住養生村?2025全台17大養生村費用、房型比較一次看(含表格)

腳痠腳麻走路難受,竟是動脈阻塞!醫示警:再晚一步就要截肢

udn討論區